“很多人认为博物馆只是一个收藏和科研的地方。其实,如今的博物馆都在向文化宣教机构转型,其更重要的职责是向公众普及知识。”河森堡认为,宣教人员还是一个被误解的群体,“有人觉得,背背讲解词的工作谁都能干。其实,当讲解员的门槛并不高,想要做好却非常难。在展厅里随便问一个问题就要对答如流,没有知识储备行吗?”
自2011年3月改扩建完毕的新国家博物馆开放以来,国博社会教育宣传部就承担起讲解词的撰写工作,五年多来已经撰写了130万字的讲解词,涉及56个展览,从《古代中国》到《复兴之路》,从《启蒙的艺术》到《地中海历史》。在这个过程中,讲解员大量地学习和沉淀有关历史和艺术的知识,河森堡和其他讲解员正是在这5年里,建立了一个知识信息库,还建立了一个知识调用的检索系统,以便更好地服务各类观众。
今年,不少博物馆工作者都“幕后转台前”,成了人们追捧的“网红”。“国博、故宫的工作者,都是国家文化宣教的一线人员,站出来接触公众,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文物知识,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河森堡说,时代的背景音已经变了,在互联网时代,建立与人的连接,体现自己的价值,不仅仅是正确的事,更是必要的事。
“参加了电视节目后,许多同行给我发来了信息,说我‘为讲解员争脸了’。”而这也是河森堡上电视想要达到的目的,“我希望扭转人们对博物馆宣教人员的认识:讲解员不是一个肤浅的工作,它需要沉淀,甚至需要虔诚。”
本报记者孙乐琪 文并图 J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