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伊斯兰国”及纪录片《苦湖》 (2)

2016-01-10 09:45:18      参与评论()人

    二战之后,埃及才从欧洲特别是英国的控制下获得真正的独立,当时的总统纳赛尔想把埃及建设成非宗教的现代国家,但是因为1967年的以色列战争,他没有成功。在六七十年代,埃及有很多左翼革命者,有的从欧美回来,更有许多是大学生,他们阅读列宁和托洛茨基的著作,把伊斯兰的教义革命化。这是我在《噩梦的力量》中详细分析的。革命伊斯兰主义的起源并不是伊斯兰教,它其实是当时全世界左翼运动的一部分。但它与西方左翼思想又有不同:它是保守性的革命运动。他们希望通过伊斯兰革命将穆斯林带入现代社会,他们承认人类有缺点,承认政治家对权力是贪婪的,他们想要创建一个可以约束统治阶层的系统。他们接受现代科学技术,也接受代议制度,但它并不完全接受西方的民主。他们是往前看的。

    1979年,苏联侵略阿富汗,这个派别中的一部分人去了那里,支持反对派与苏联占领军打,其中有艾曼·扎瓦赫里(Ayman Zawahiri),还有来自于巴勒斯坦的阿卜杜拉·阿扎姆(Abdullah Yusuf Azzam)。另外,在美国的资金和武器的支持下,沙特阿拉伯也鼓励观点极端的年轻人到阿富汗去帮助反对派打苏联,其中一位就是本·拉登。本·拉登遇见阿扎姆和扎瓦赫里后,与他们一拍即合,本·拉登把他们视为精神导师。

    1995年,俄国撤离阿富汗,阿富汗很快就陷入军阀混战。这批革命伊斯兰主义者原本以为可以建立一个泛穆斯林政府,但他们没有成功,因为一般民众没有跟随他们,可以说革命伊斯兰主义完全失败了。

    “伊斯兰国”的另一个精神来源是原教旨的瓦哈比派,它与革命伊斯兰主义正好相反。瓦哈比派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产生于沙特阿拉伯,也是沙特的一个重要出口产品。瓦哈比派恪守《古兰经》的训导,主张回到穆罕默德时代的生活,它完全是保守的、悲观的、封闭的、往后看的。

    苏联撤离阿富汗后,失败了的革命伊斯兰主义和瓦哈比派在阿富汗的大山里相逢并混合,变得极其悲观,两者的结合催生出一种黑暗的、充满世界末日感的圣战组织。本·拉登原本就熟知瓦哈比教义,他们认为民众完全被西方腐蚀, 他们觉得有必要去直接打击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于是就有了“9·11”。

    约旦人扎卡维(Abu Musab al-Zarqawi)八十年代也去阿富汗效忠本·拉登,与苏联人打。2004年,在美国入侵伊拉克后一年,他前往伊拉克,建立了伊拉克基地组织,与美国人打。扎卡维把本·拉登的观念更极端化,他认为所有不相信原教旨伊斯兰教的人都应斩尽杀绝。就连基地组织的最初创建者对他的观点也很震惊,还曾写信叫他不要滥杀平民。但沙特阿拉伯等国家的一些力量却对他进行经济上的资助。两年后他被美国人炸死,他建立的组织却生存下来,同时,瓦哈比派也在战后的伊拉克繁衍,两者的结合就变形成更为可怕、更为极端、更有野心的东西,这就是“伊斯兰国”。

    恺蒂:您是不是说,革命伊斯兰主义和原教旨瓦哈比派,原本是对立的?

    柯蒂斯:对。革命伊斯兰主义是向前的、开放的。瓦哈比派是退步的、封闭的。两种思想原本互相不能容忍。所以,从理论上来说,“伊斯兰国”的思想基础是两种相悖的东西纠合在一起的,究竟能否继续下去,很难说。

    但是,“伊斯兰国”还有一个重要的力量和基础,那就是逊尼派穆斯林的军人,他们原本是伊拉克的统治力量,效力于萨达姆政府。伊拉克的民族组成是北方的库尔德人、中部的逊尼派穆斯林、南部的什叶派穆斯林。美军入侵伊拉克,推翻萨达姆政府,解散其军队,什叶派执政,这批逊尼派军人也权力顿失,许多还被投入监狱。他们的权力重镇就在伊拉克东北部,他们给“伊斯兰国”提供资金、武器和战略战术。没有他们,“伊斯兰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变得如此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