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他定义了超现实主义摄影,没人能比他拍出更动人的眼泪

保存图片 2017-11-24 09:47:01    外滩靠谱  参与评论()人
图集详情:

原标题:他定义了超现实主义摄影,没人能比他拍出更动人的眼泪

“与其拍摄一个东西,不如拍摄一个意念。与其拍摄一个意念,不如拍摄一个幻梦。”

破纪录的事天天都在上演。

就当大家还在关心达芬奇的《救世主》是否为真迹时,世界的另一端巴黎,一幅摄影作品《黑与白》(头图)拍出了260万欧元,成为最贵的20世纪摄影作品。

他是摄影师曼·雷(Man Ray),他的关键词包括立体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他是杜尚、达利的好朋友,时尚界一直在致敬他,电影界导演贾木许把他视为偶像。

或许有些姑娘觉得眼熟。没错知名彩妆 NARS 2017圣诞限量系列就用了他的摄影作品。

今天就来说说他的故事。

01

“与其拍摄一个东西,不如拍摄一个意念。与其拍摄一个意念,不如拍摄一个幻梦。”这恐怕是曼·雷最著名的言论。

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比起被称为摄影师,他更愿意以画家的身份自居。

1890年8月27日,曼·雷出生于美国费城,后来随家庭去纽约生活和求学。

曼·雷很少与公众提起自己的家庭和童年。甚至不愿意提起他的原名为Emmanuel Radnitzky。我们只能知道他的父亲是原籍俄罗斯的犹太人,在一家制衣厂工作。他们家也是一个小型的裁缝作坊,他的母亲也很喜欢为家人设计衣服。

尽管曼·雷似乎有意与家庭撇清关系,但剪裁和拼贴的概念, 在在他的艺术的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人体模特、缝纫机、熨斗、针线、布料等一些与裁缝有关的物品,总是出现在他的作品中。

高中时期的曼·雷就爱去美术馆临摹大师的画作。毕业后,他得到了建筑专业的奖学金,但他执意要成为艺术家。他对艺术的热爱,一度让他的父母十分失望。好在父母并不阻止,同意他自己把房间变成他的工作室,曼·雷从此得以专注创作。

最初曼·雷受到毕加索、康定斯基等立体派绘画影响很深,但在1915年结识了杜尚(Marcel Duchamp)后,他开始转向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

他们是纽约达达运动的领导人物。他们一生都是好朋友。

杜尚那组著名的变装照片,就是曼·雷拍的。(杜尚使用了化名Rrose Selavy)

但是曼·雷认为,达达主义的实验不适合纽约。“达达无法在纽约立足生根。纽约就是达达主义,这个城市不会允许她的竞争者在这里生存。”

于是他在1921年前往巴黎。

02

在巴黎,曼·雷依旧是最前卫的艺术家。

即使是摄影,他也不拘泥于传统摄影,试图和绘画联系起来,讨论一种无摄影机式摄影 (camera-less photography)的概念。“照相机拍下的是照片,但照片不一定是照相机拍下的。”

他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成像方式,实物投影(rayographs)。他将物件摆放在感光相纸上,通过光照制造影像,然后直接把相纸进行显影。

有人说他是运气好,也有人说他是迫于生计。在1920至1940年近20年间,他的生活几乎完全被时尚摄影包围。

说来也巧,认识杜尚让他在巴黎迅速就融进了艺术圈,首先有了朋友和地位。而1922年,他为德·卡萨蒂侯爵夫人照相则打开了他进入贵族的大门。

那次拍摄一开始灯泡就坏了,在胶片摄影年代,拍照对灯光要求还是很高的。曼·雷硬着头皮在自然光下完成了拍摄,回到工作室冲洗出来的照片果然十分模糊,传统的眼光来看,这就是废片。

不料侯爵夫人也是特立独行,她很喜欢。她说:“您知道吗,亲爱的艺术家,您拍出了我灵魂的颤动。”

灵魂的颤动长这样:

曼·雷从叠影受到启发,多重曝光又成了他的惯用技法之一。

而他的爱情与事业几乎是同时收获的。他在巴黎遇见的第一位缪斯Kiki de Montparnasse (Alice Prin),Kiki 是一位艺术模特,他们一见钟情,一起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

比如这个“大提琴女人”。许多超现实主义艺术家都很喜欢安格尔的作品,雷·曼也是。他致敬了安格尔的画作《瓦平松的浴女》( La Grande Baigneuse)

安格尔对小提琴的迷恋广为人知,甚至催生了一句法国俗语:violon d'Ingres',意为“爱好”。因此,曼·雷的这幅作品名称“violon d'Ingres”可以是一句双关语。

而开头提到的那件《黑与白》就不止爱情这么简单。那时正是非洲艺术流行的时期,Kiki的头与一个非洲面具在一起,“黑与白”的对比被认为不仅是照片的颜色,也涉及照片中形象的肤色。

曼·雷与 Kiki 的恋情不算长久。后来Kiki 嫁给了商人。除了这张经典,还有同时拍摄的另外一张:

03

1929年,曼·雷遇到了另一位缪斯李·米勒(Lee Miller)。

米勒是一位传奇女子。当时她为了向曼·雷学习摄影特地前往巴黎,起初曼·雷拒绝收学徒,但后来,米勒不仅成为了他的模特,还是他朝思暮想的情人。

米勒也在巴黎开设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同时接管了曼·雷大部分的时装摄影工作,以便他专注绘画。事实上,米勒那段时期的许多作品被误认为是曼·雷的拍摄的。

他们在一起的日子,还意外发现了一种新的暗房技法“中途曝光” (solarization)。

起因是在暗房显影时,误开白光灯相纸严重过曝。得到的效果却意外地加深了轮廓线条,令照片更像绘画,以至于后来被广泛应用

这种效果在现在看来也就是加一个滤镜那么简单。下次在加这种滤镜的时候,可以顺便和别人说这是大师曼·雷发现的特技。

但在1932年,米勒离开了曼·雷,回到纽约开设摄影工作室。1934 年,她嫁给了一位埃及商人,但很快又厌倦了埃及回到巴黎,与另一位英国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罗兰德·潘罗思(Roland Penrose) 结婚。

而世界另一边,曼·雷正疯狂想念米勒。这种痛苦渗透在他的创作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那件《玻璃眼泪》。

这双眼睛大特写给人的视觉冲击是显而易见的,模特的眉毛和眼妆透露着那个时代的气息,眼睛不知望向何方,明知那泪珠是假的,但晶莹易碎的样子楚楚可怜。事实上这张照片是经过格放的,相片的比例看起来像电影剧照。

这是曼·雷对米勒的“报复”,他想要“使她破碎”。类似的还有那件带着米勒眼睛的节拍器《坚不可摧的对象》。

曼·雷分别在1923年、1932年和1958年完成了相似的作品。

1932年的版本换上的是米勒的眼睛。它带有如下说明:“从一个曾经爱过的人的照片中剪下的一只眼睛,使她不再有看的能力。将这只眼睛贴在节拍器上,调整重量设定节奏速度。保持忍耐的极限。用一把锤子一举摧毁这一切。“

在1957年的展览中,一群学生按照说明摧毁了这件作品。后来曼·雷用保险理赔金重做了许多个。他将这个作品重新命名为《坚不可摧的物体》。

除了眼睛,曼·雷对米勒嘴唇也念念不忘。据说分手后两年来的每一天,他醒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专注于这幅嘴唇画的创作。后来把它命名为“The Lovers”,远方是巴黎天文观测台

米勒的嘴唇现在已经成为艺术史上最知名的嘴唇。后来他又拍摄了一张照片。裸女躺在油画下方的沙发上,脚边有一盘棋。值得注意的是,杜尚和曼·雷都十分热爱下棋。曼·雷说棋盘“是一切艺术的基础,它帮助你去理解结构,去掌握一种秩序感。”他也设计过国际象棋。

曼·雷和米勒二人直到1937年重聚,并成为朋友。

在二战期间,米勒则成了战地摄影师,与著名战地摄影师大卫·雪曼 (David E.Scherman)一起工作。这些战地照片令米勒更加名声大噪。

而曼·雷回到美国洛杉矶,专注绘画和雕塑。

即使是1951年重返巴黎,他也不再拍摄时尚摄影作品。1976年11月18日,曼·雷在巴黎逝世。

曼·雷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摄影作品价值远远超越其他艺术形式的艺术家。不管是从暗房技法还是摄影中使用的元素,对后世影响很大。

后来一些摄影大师如Jean-Baptiste Mondino、Richard Avedon、Irving Penn等等都曾向他致敬,而他们也是走在能平衡艺术和商业的道路上

曼·雷说:“我自己并不特别地认为自己是摄影家。因为对我来说,摄影术只是用于表现的手段而已,它不是目的。我因为喜欢兜风而经常开车,但我自己并不想成为一个驾驶员。”

- End -

转载请至后台留言

作者 _ Lea | 图片来自网络

关键词:曼·雷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