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音乐 > 正文

勇于谱写无愧于时代的中国旋律(2)

2016-12-10 16:50:26  光明日报    参与评论()人

践行《讲话》精神,还要多创作体现时代精神的作品。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共同铸就了灿烂的中国文艺历史星河。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反映民风民俗民情,数量最多、流传最广、文学性最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等古典诗歌名句,至今读起来仍朗朗上口、生动感人、韵味无穷。《诗经》以健康生动的内容、富有生命力的语言、优美深邃的意象,书写和再现了两千年前人民的生活和情感,被孔子誉为“思无邪”,成为我国文学艺术成就的经典。这不就是《讲话》中“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的当代艺术价值观吗?那我们这个时代文艺作品又该坚持何种标准呢?要创作好的艺术作品,灵性、灵气、灵魂是三个不可少的必要条件。就音乐而言,灵性是采集当代中国民间音乐中最闪光的元素并把它们巧妙地结合到作品中来;灵气是音乐家在与当代中国民间音乐元素碰撞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最大化才华释放;灵魂是我们所处的时代气息和民族精神。灵性、灵气、灵魂缺一不可,而深入生活是获得艺术成就的唯一途径。只有深入生活,才能真正解决好文艺为谁服务的问题,才能树立起中国人的音乐学派、中国音乐的学派、中国的音乐学派!

习总书记的谆谆教导为中国文艺事业发展提振了士气,指明了方向,勾画了蓝图。中国乐派的建设必须准确贯彻“让我国文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的思想精髓,让中国音乐在强大的文化自信引领下,谱写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中国旋律!

《光明日报》(2016年12月10日09版)

(责任编辑:刘畅 CC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