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宇
6月2日,在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指导下,酷狗音乐通过大数据分析发布了《酷狗非遗音乐图鉴》,梳理各类与非遗有关的数字作品,诸如戏曲、民歌、曲艺,并根据关注群体的年龄、地域等维度划分,“数说”互联网时代非遗传承的现状与未来。
据统计,非遗相关音乐累计播放574亿次,时长约32亿小时,相当于36.5万年。通过具体数据分析可以发现,非遗音乐正呈现两种“出圈”趋势:一方面是突破地域圈层,另一方面则是突破年龄圈层。
可以说,酷狗联合各界搭建了一座非遗音乐大舞台。在数字娱乐发展的助推下,非遗以创新姿态渗透大众日常生活,吸引年轻受众,并激活了一批“非遗新青年”。
爱听戏始于能听懂
在非遗音乐大家庭中,戏曲可说是占比很大的一分子,而不同地域有各自专属的地方剧种,因此,因地缘属性自然而然形成了一批固定票友。
《酷狗非遗音乐图鉴》显示,在全国京剧粉丝中,北京听众是当之无愧的铁杆戏迷;最爱听豫剧的TOP10城市中,河南省有8城“霸榜”;299.9万的粤剧听众中,有43.58%为岭南人民。
不过,也有一些出人意料的结果——火辣辣的蓉渝人民也是粤剧戏迷的主力军。究其原因,在于互联网突破地域限制,带来了更多的文化交流。
正是基于这一优势,酷狗在旗下直播平台开展粤剧直播时,特别增加了“实时字幕”功能,从而吸引了不少非粤语地区的听众。同时,酷狗还邀请许多专业人士在平台上发布戏曲科普文章。
戏曲传播的关键在于培养受众,只有真正能听懂戏、了解其文化内涵,才能形成稳固的戏迷群体。多年来,酷狗致力于戏曲科普,这些努力已经初见成效。
目前,酷狗音乐平台有10多种传统地方戏曲、198位戏曲表演艺术家的10137个曲目,可供网友随意欣赏,其中,最受欢迎的戏曲类型依次为粤剧、京剧、黄梅戏,合计听众约547万人,可坐满55个鸟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