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聚焦 > 正文

皆是人间好时节 ——感受二十四节气图画之美

皆是人间好时节 ——感受二十四节气图画之美

春牛图(年画)清山西临汾

皆是人间好时节 ——感受二十四节气图画之美

白露(中国画)林帝浣作

皆是人间好时节 ——感受二十四节气图画之美

立冬(中国画)刘金贵作

皆是人间好时节 ——感受二十四节气图画之美

早春图(中国画)宋郭熙作

皆是人间好时节 ——感受二十四节气图画之美

耕织图之收刈(中国画)(局部)清焦秉贞作

恰是处暑时节,人云:“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这是古人对夏末秋始节气的真实写照。是时,家家户户忙着修缮仓廪,以备丰收存储新粮。斗转星移,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之中节气物候周而复始。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二十四节气不仅是应农事而生,也是应人与自然的和谐规律而生。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最早诞生于何时,已不可考。据说,尧舜时期已经设立观象台,设置天文官,观测天文规律。在古老的《山海经》中已有羲和观日相,常羲观月相,从而人们根据太阳和月亮的运动规律归纳出十天干、十二地支的规律,以此安排一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四季,创立了古老的太阳、太阴历法。逮至殷商时期,人们已开始以阴阳历纪时,因此与农业息息相关,又称为“农历”。至西周以降,《逸周书·周月解》里对二十四节气已有了部分记载:“凡四时,成岁,有春夏秋冬,各有孟仲季以名,十有二月,中气以著时。应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夏三月中气,小满、夏至、大暑;秋三月中气,处暑、秋分、霜降;冬三月中气,小雪、冬至、大寒。”随着四时八节的确立,二十四节气的主要节气划分完毕。战国时期,二十四节气基本形成,秦汉时期确立。在汉代便遵循节气以指导农事、补充历法,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

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与大自然节律息息相关。先民们不仅以二十四节气为轴线,而且将季节更替和气候变换对农事的影响不断融入每个时期的民俗、文化内涵,形成了朴实古拙的民风习俗。从古至今,文人墨客感时节之变,以绘画、诗歌、音乐等艺术方式,表现二十四节气的自然之美、时序之美。中国古代许多民间、文人和宫廷美术作品,从时令、物候、民俗等角度着墨,描绘节气之美。

以民俗入画

在中国古代民间,逢岁时都会张贴与之相应的民俗画。立春日往往张贴“鞭打春牛”的年画。比如清代山西临汾的年画《春牛图》,图中一位牧童(亦称“芒神”)正在鞭打春牛。

立春日缘何鞭打春牛?浙江《遂昌县志》有载:“古时,立春日在眠牛山麓举行迎春仪式。县官沐浴素衣,率乡民烧香跪拜。供桌前放一纸糊春牛,内填五谷。由衙役扮作象征丰收的‘勾芒神’,县官首先以春鞭打纸牛……纸破谷溢,以此勉励大家勤耕细作,争取丰收。”由此幅年画可以看到,其上半部分是牧童立于春牛后侧,挥舞着鞭子。年画中牧童的位置颇有讲究,《通俗编》中记述立春时春牛图的画法:“凡立春在十二月望,策牛人在前,示其农早也;在十二月晦,及正月朔,则策牛人当中,示其中也;在正月望,策牛人在后,示其晩也。”策牛人与牛的位置关系可显示农时的早晚,以供农人参考。年画中牛背驮着象征春季的牡丹花,还配文写道:“我是上方一春牛,差我下方遍地游。不食人间草合(和)料,舟吃散灾小鬼头。”下方是丰收的场景,农人们将农具靠立一旁,席地环坐吃饼。配文是:“三人九饼,五谷丰登。”

类似表现二十四节气的民间绘画较早时还出现在汉画像砖石上和敦煌壁画中。例如,莫高窟第61窟五代时期的《农作图》中,也有鞭牛耕种的图画。无论是年画《春牛图》还是敦煌壁画《农作图》的画面,都表达了一个相同的主题:人们对丰收的希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描绘自然气象

立春过后,乍暖还寒,就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节气。北宋文人画家郭熙的《早春图》描绘的正是春雨润万物后,草木萌发、春山氤氲的气象。《早春图》采用高远、平远、深远相结合的画法,让观者感到或如临山脚下,可仰望山峰;或如临山川间,山重水复疑无路;或如凌山巅,一览众山小。

郭熙本人不仅是画家,也是绘画理论家。他践行了自己在《林泉高致》所言:“山水大物也,人之看者须远而观之,方见得一障山川之形势气象。”他的这种构图方法增加了画面的层次和立体感。郭熙在《山水训》中写过如何描绘四时山色:“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他在《早春图》中以笔势的圆转多变表现春山云雾的氤氲迷蒙,以流畅湿润的笔触表现蜿蜒而下的飞瀑,以虚实相生、干湿交错的墨法表现树梢新芽的萌发,万物正在复苏。

整幅画作的意境正如画作右上角乾隆题诗:“树才发叶溪开冻,楼阁仙居最上层。不藉柳桃闲点缀,春山早见气如蒸。”由此可以看出郭熙对四时节物的观察入微,真实地表现出不同季节、气候山水的特点,得“远近浅深,四时朝暮,风雨明晦之不同”。

记录农耕场景

清康熙皇帝于1689年南巡,江南人士献宋版书《农书》《蚕书》《耕织二图诗》,康熙皇帝观览之余,颇为感慨。为体恤农人、织女之辛劳,遂命清代宫廷画家焦秉贞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先后顺序和节奏绘制农耕与养蚕制丝等农作场景的《耕织图》。

画家焦秉贞,《国朝院画录》有载:“焦秉贞,济宁人,官钦天监五官正。工人物、山水、楼观,参用海西法。善于绘影,剖析分寸……”《耕织图》46幅图,根据每幅画的意境逐幅题诗,以诗图并茂的图式来表现中国传统的农作生活。图册依次表现了浸种、耕、耙耨、炒、碌碡、布秧、初秧、淤荫、拨秧、插秧、一耘、二耘、三耘、灌溉、收刈、登场、持穗、春碓、帘、簸扬、砻、入仓、祭神等23个不同阶段农耕的活动。从第24幅开始是由育蚕到纺织的活动:浴蚕、二眠、三眠、大起、捉绩、分箔、采桑、上簇、炙箔、下簇、择茧、窖茧、练丝、蚕蛾、祀神、纬、织、络丝、经、染色、攀花、剪帛和裁衣。

康熙除了为《耕织图》题签外,还亲自写了序。焦秉贞的《耕织图》主要以传统的绘画方式表现农耕和养蚕织丝的场景,每幅作品的人物活动置于画面中央,并以四周的房屋建筑、绿树远山铺垫,抓住人物的劳作动态,将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画家还参用了西洋画法,在构图上自远而近,由大及小;在设色上结合了西洋画的明暗阴影,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因此整个画面构成了一幅生动逼真的劳作场景。

融入时代气息

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相关美术作品,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直至今天,二十四节气依然是艺术家喜爱的创作主题。

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美术创作有了更加多元的表现手法,二十四节气相关美术作品也呈现出更为丰富的形式。当代艺术家以传统节气入画,融入当下生活,创作出了一批具有时代气息的作品。从传统绘画,到漫画、手绘、海报设计等,艺术家用个人巧思表现时令变化、四季轮回,讲述二十四节气故事。

画家林帝浣绘制的二十四节气水墨画,曾用于中国申请将“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宣传册。林帝浣笔名为小林,其作品“小林漫画”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画家刘金贵也曾创作多组“二十四节气”主题作品。他将自然风景变化、民俗文化活动注入笔墨,关照四季物候,构图巧妙严谨,笔墨酣畅利落,且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比如他的作品《立冬》描绘了入冬储藏大白菜的场景,勾起了北方人对冬季的记忆。作品线条简练、设色精致、构图疏密有度,赋予了画面巧妙的节奏感。憨态可掬的人物和动物造型纯真可爱,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的温馨。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的智慧,也是中国向世界传递中华文明的一种特殊媒介。在聚焦二十四节气物候特征、节气习俗的美术作品中,人们重温先民认识世界的方式,感悟节气蕴含的人文价值,传承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陈玲玲)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皆是人间好时节 ——感受二十四节气图画之美

    皆是人间好时节 ——感受二十四节气图画之美

    恰是处暑时节,人云:“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这是古人对夏末秋始节气的真实写照。是时,家家户户忙着修缮仓廪,以备丰收存储新粮。斗转星移,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之中节气物候周而复始。

    2024-08-29 09:48 二十四节气 夏至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表示动物部首的有65个,这65个部首都是参与造字的智慧祖先根据动物身上的某种特性归纳出来的。具体归纳的规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2024-08-27 09:32 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从各式各样的吉他主题活动,到推动吉他走进居民生活,再到吉他年产量占全球吉他总产量的1/7,正安县十余年来大力发展吉他文化,不断擦亮吉他名片,以吉他赋能当地文化和旅游发展。

    2024-08-19 10:29 吉他文化 文旅
    不负青春不负国 点赞巴黎奥运会“00”后中国小将

    不负青春不负国 点赞巴黎奥运会“00”后中国小将

    在本届奥运会上,不少“00”后中国运动员让我们印象深刻。新时代的他们敢拼、自信,调皮可爱,也勇于担当。他们,正在接过奥林匹克精神的接力棒。

    2024-08-12 10:26 巴黎奥运会赛场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8月6日,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新闻发布会在乌镇举办。据悉,本届戏剧节将于10月17日至27日在乌镇举行,主题为“如磐”,取“精神如炬,信念如磐”之意。

    2024-08-08 11:12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时光在中轴线上再添新标高——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这是世界对中国的认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2024-08-05 09:38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短片从中国文化艺术中汲取许多灵感。比如篮球篇中出现了戏曲元素,曲棍球篇借鉴了诗词、水墨画等,乒乓球篇里有打球大爷的球拍变成金箍棒、棋谱等细节。

    2024-08-02 09:25 奥运会 国产动画短片《奔赴热爱》
    一线中轴承古通今  一城古韵活态传承

    一线中轴承古通今 一城古韵活态传承

    北京中轴线纵贯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历经逾7个世纪,形成了秩序井然、气势恢宏的城市建筑群,见证了影响中国都城营建传统2000余年的理想都城秩序。7月27日,在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24-07-30 10:58 北京中轴线
    爱此溪山好 阳羡觅东坡(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

    爱此溪山好 阳羡觅东坡(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

    “现在,体验式旅游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饮茶、陶艺、阅读,都是生活体验。”

    2024-07-26 10:01 苏东坡主题旅游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电影,不仅是一部艺术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推广的有力载体。今年,暑期档的中国电影用多种类型题材向优秀传统文化致敬,用光影传承赓续千年的中华文脉,也展现着中华文化的强大吸引力。

    2024-07-23 10:13 中国电影 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