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的半场秀,揭开道貌岸然的美国精英阶层面目
那么,借着120帧的清晰,片中的林恩、银幕下的观众在何处达到了共鸣?“繁华的半场秀,真实的虚伪。”李安说。
当B班士兵乘坐加长悍马去球场,一幅美国当今社会道貌岸然的众生相,徐徐展开,并一步步跌进深渊:好莱坞导演向他们吹嘘“钱景”,接待他们的经纪人口口声声“你们是英雄”,掌控球队的资本家满口“白条”……一切看上去很繁盛,却也很虚无,那感觉就如同擦肩而过的球迷都向他们致意,虽然每个人都是在例行公事。接下来,记者见面会,美国记者别有用心地提问,战友以公关辞令推挡;球员休息室,大块头明星只对武器、血腥、杀戮兴致盎然;观众席上,路人甲明显对八卦传闻更感兴趣;待到隆重的中场秀终于来临,名利场的舞台,士兵只是道具,碧昂丝才是主角。故事越往后,美国现实越分崩离析。林恩发现,没人真正懂得士兵们亲生经历的九死一生,战争于多数美国人,要么事不关己,要么大发横财。就连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厨子,都在回国航班上兴奋地谈论自己在战场又赚翻了。
当然,影片的主人公、故事里被授勋的战争英雄、美国骄傲,也绝非“为正义而战”。他动机不纯———因为替受欺负的姐姐教训前男友闯下祸端,入伍只是权宜之计;他也未必那么坚定地想返回战场,甚至已经动摇了信念———如果不是他迷上的那个拉拉队员只是迷恋他“英雄”的虚名。
瞧,美国的世界就是这样。绚丽的烟花在耳边炸响,舞娘身上的亮片在身畔旋转,战争仿佛无比遥远,但在林恩的脑海里,却无时不在。终于到了抉择的时候,他对着眼前自己幻想中的装甲车泪流满面。战争确实糟透了,可是以他19岁的眼睛实在看不出,生活里原本熟悉的一切又好在哪里———19岁的眼睛,某种意义上如同电影的120帧,清晰、锐利,让喧闹又虚伪的美国社会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