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些专题报道中有渔民、矿工、木雕师傅等。朱立熙记得,林清玄写木雕师傅,以“长在手上的刀”来形容。“事实上他本人就是一支‘长在手上的笔’,又利落又好读。”
台北教育大学教授林淇瀁回忆称,林清玄写稿速度甚快,交稿时间往往提早,字数完全符合。这样的才气和写作能力,让作为编辑的林淇瀁折服;而林清玄写来的稿子总是字迹清秀端正,读来顺眼,文辞清畅,结构严谨,也从无错字。“我拿到稿子,看过一遍,几乎不用修改,就可发稿。”
因为写稿快、交稿及时,而且文字严谨,林清玄曾被称为“文学公务员”。他曾透露,初中时就每天坚持写作1000字,高中增加到2000字,大学开始不管多忙每天坚持写3000字。得益于这一写作习惯,林清玄成为台湾最高产的作家之一。
曾为林清玄出版38本著作的台湾九歌出版社总编辑陈素芳对媒体表示,林清玄写作后期融入佛教思想,撰写菩提系列,开创台湾佛教散文的热潮,尤其是他的《紫色菩提》曾卖到50万本。菩提系列对当代社会风气有一定程度影响。
和林清玄同为台湾知名散文作家的张晓风对记者表示,她比林清玄年长10多岁,在写作上是“看着他长大的”,“看着他从简单的新闻写作进入有深度的文学写作”。那时,她做散文选集就经常选他的作品,也因此常和他讨论写作和修改。
“林清玄散文最大的特点是把自己的宗教体会和文学相融合,他结合自己的生活用优美的语言谈论佛教精神,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和佛教的亲密关系,创造了一种独特的佛教美学。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张晓风说。
林清玄长期行走两岸,去过大陆300多个城市,也曾多次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他曾在家中挂了一张中国地图,每到过一个地方就在上面插一颗彩色图钉,但后来不得不取下来,因为上面花花绿绿,图钉已无处“落脚”。
他在大陆各地演讲、援建希望小学,也因为出版等活动和大陆艺术界人士亲密接触。“我一年中有半年在大陆,走过很多地方,碰到很多大陆作家,每次去都有新的感动,这种感动是,我和这些作家是没有什么分别的。作为中华文化传统下的作家,我们共同的理想就是去创作包容力更强的文化。”林清玄曾对新华社记者表示。
春有繁花,夏有翠湖,秋有山林,冬有冰雪,有多少旅人曾把四川当做情怀,追逐一生。 如仙似梦境般的九寨山水,令人心醉神怡的稻城风光,还有黄龙的绚烂夺目......每一处风景都是那么的撩人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