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正文

文章千古事,清气满乾坤——台湾文化界人士和读者悼念作家林清玄(2)

2019-01-25 11:34:42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在这些专题报道中有渔民、矿工、木雕师傅等。朱立熙记得,林清玄写木雕师傅,以“长在手上的刀”来形容。“事实上他本人就是一支‘长在手上的笔’,又利落又好读。”

台北教育大学教授林淇瀁回忆称,林清玄写稿速度甚快,交稿时间往往提早,字数完全符合。这样的才气和写作能力,让作为编辑的林淇瀁折服;而林清玄写来的稿子总是字迹清秀端正,读来顺眼,文辞清畅,结构严谨,也从无错字。“我拿到稿子,看过一遍,几乎不用修改,就可发稿。”

因为写稿快、交稿及时,而且文字严谨,林清玄曾被称为“文学公务员”。他曾透露,初中时就每天坚持写作1000字,高中增加到2000字,大学开始不管多忙每天坚持写3000字。得益于这一写作习惯,林清玄成为台湾最高产的作家之一。

曾为林清玄出版38本著作的台湾九歌出版社总编辑陈素芳对媒体表示,林清玄写作后期融入佛教思想,撰写菩提系列,开创台湾佛教散文的热潮,尤其是他的《紫色菩提》曾卖到50万本。菩提系列对当代社会风气有一定程度影响。

和林清玄同为台湾知名散文作家的张晓风对记者表示,她比林清玄年长10多岁,在写作上是“看着他长大的”,“看着他从简单的新闻写作进入有深度的文学写作”。那时,她做散文选集就经常选他的作品,也因此常和他讨论写作和修改。

“林清玄散文最大的特点是把自己的宗教体会和文学相融合,他结合自己的生活用优美的语言谈论佛教精神,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和佛教的亲密关系,创造了一种独特的佛教美学。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张晓风说。

林清玄长期行走两岸,去过大陆300多个城市,也曾多次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他曾在家中挂了一张中国地图,每到过一个地方就在上面插一颗彩色图钉,但后来不得不取下来,因为上面花花绿绿,图钉已无处“落脚”。

他在大陆各地演讲、援建希望小学,也因为出版等活动和大陆艺术界人士亲密接触。“我一年中有半年在大陆,走过很多地方,碰到很多大陆作家,每次去都有新的感动,这种感动是,我和这些作家是没有什么分别的。作为中华文化传统下的作家,我们共同的理想就是去创作包容力更强的文化。”林清玄曾对新华社记者表示。

(责任编辑:段颖 CC004)
关键词: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