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年轻人的“存在焦虑”有四个非常关键的主题;一个是关于“人必然要死”,这是人这个生物,必有的缺陷;所以人一生都在追寻“意义”,而更有意思的是每个人还要寻求“自由”,可是你越追求自由,特别是现在我们有那么多选择时,你又发现你承受不了那个自由了,你还感觉“孤独”也是难以忍受的。
在这个基础上,王珲指出,不理解“存在焦虑”时我们会发展出来非常忙碌的表面行为去对抗焦虑,而人其实应该多一点对自我的认识,对焦虑的认识,就会对焦虑多一点接受。她说十分心理有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口号——“我们促进理解”,这个“理解”里就有对自身和社会、时代的理解。
作为资深媒体人,王珲一直以自己的力量在十分心理公号和十分心理公号开发的“幸福研习社”平台推广精致严选、本土化的心理课程;同时,在心理领域深耕十年的媒体工作经历,让她也觉得自己有责任和资源能够为首次在国内向公众发声,与众多重量级心理大咖探讨这个问题,搭建可能沟通的平台。于是,就有了11月6号的这个公益论坛。
(二)、破题:彭凯平、徐凯文——从积极人性和价值观的角度关注“空心病”
大会第一个发言嘉宾是来自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伯克利加州大学心理学系、东亚研究学院的彭凯平教授,他为大会带来的是以《以积极的天性突破焦虑的魔咒》为主题的演讲。彭教授热心慈善和公益事业,是中国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倡导者和推动者。这个发言可以说为整个论坛定下了“积极”和“幸福”的基调,他说学过心理学的人比没有学过心理学的人平均多活5.2岁,学习心理学的一个特别重要的作用,就是解决焦虑的问题。
焦虑是人类的生存本能,追逐幸福同样是人类的天性,心理学特别是积极心理学已经为如何获得幸福积累了很多科学知识,幸福是一门科学,完全可以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幸福由我们自己创造,而彭凯平教授指出,“破除焦虑魔障最好的方法就是人性里积极的力量和光辉。”
紧接着,北京大学精神科主治医师、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总督导徐凯文博士的演讲,则以《买椟还珠的时代与“空心病”》为主题,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自己提出年轻人中普遍存在的“空心病”这个概念的缘由和自己对“空心病”的理解。
他说,“空心病”是一种流行于年轻人,特别是优秀年轻人中的心理症候群,是类似于抑郁症的普遍病征,所谓空心,即“价值观缺陷所致的心理障碍”。得了“空心病”的人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要去哪里,在纷杂的世界里找不到自己,一直为别人活着、却不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所能想到的诱因,可能包括:单一分数指向的功利化教育、激烈的择校竞争、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等。
中国现在的历史阶段很像美国50、60年代普遍关注“焦虑”的时期,而在一个普遍焦虑的氛围之下,我们现在的心理学是平移西方白种人心理学,那也叫“怪异”心理学,即白富美心理学,白种、有钱中产阶级,因为95%的研究都是对于这些人群做的。他期待,中国当下年轻人群体得到一些真善美的价值观引导。
他说,“当我们做一件事情马上要得到反馈,反馈很简单,就是金钱和利益。这样大家只会越来越焦虑,焦虑彼此传递,原因很简单,看看今天窗外的雾霾,我们每个人都在为我们婴儿般的焦虑和功利主义、消费主义的观念付出代价。”
(三)时代症候:唐映红、徐钧——为什么这个时代年轻人特别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