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眼界 > 正文

故宫大高玄殿正殿宝匣归安 主体建筑修缮年底完工

2016-11-09 09:23:39    北京晨报  参与评论()人


昨天,在大高玄殿殿顶,工作人员把大高玄殿宝匣放入殿顶瓦中。北京晨报记者 李木易/摄

古代等级较高的建筑,在屋脊正中都会安放一个宝匣,这是一个“镇物”,反映古人趋利避害的心理。昨天,故宫大高玄殿正殿举行宝匣“归安”仪式,随着宝匣被安放进屋脊内并封存,标志着大高玄殿的建筑主体修缮工程已近尾声。未来,修缮完工后的大高玄殿将集故宫教育培训、数字馆以及小型展览等多种社会服务功能于一身。

现场:正殿屋脊上宝匣归安

昨天,故宫大高玄殿院内的现代建筑已基本拆除完毕,这座明、清两代皇家御用道观的格局再次呈现出来。大部分殿宇已经完成结构大修,只有正殿还被绿色施工围挡包围。

下午2时许,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亲自参与大高玄殿正殿宝匣归安仪式。他表示,宝匣归安是古代建筑修缮的一种传统,这次大高玄殿修缮仍然尊重这种传统方式。

现场故宫专家表示,古代高等级的殿宇都会在屋脊上安放宝匣,这是一种镇物,反映古人趋利避害的一种美好心理。宝匣内有五金元宝、五色宝石、五经、五色缎、五色线、五香、五药、五谷等物品。殿宇等级不同,里面的物品会有区别。比如太和殿的宝匣可能是五个金元宝,而这次发现大高玄殿后殿的宝匣里的五金只是五个铜钱。大高玄殿正殿的宝匣因为密封完好,所以并不知道里面装了什么。

不过专家表示,大高玄殿屡经修缮,因为国力日渐衰微,所以后殿宝匣里只有五个铜钱。而正殿宝匣密封完好无损,里面应该还是明代原物,所以里面物品等级肯定要高一些。

工程:修缮与保护研究同时进行

据单霁翔介绍,本次修缮工程于2015年4月2日正式开工,各种保护研究工作也同步进行。因此大高玄殿不仅仅是国家文物局的重点保护工程,也是故宫博物院首批研究性修缮保护工程项目之一。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故宫团队在修缮中不仅运用了考古的理念和方法,同时首次联合故宫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员,第一次走上屋顶布置探沟、进行“考古勘探”。在建筑考古中发现的各类重要遗物,按照考古学的方法进行编号、记录、绘图与保存;对各种建筑材料,同样进行了考古学分类与详细的信息记录。

考古人员在现场讲述了一个有意思的小发现,就是在清理一间殿宇斗拱时,在一个斗厢里发现一个“万丰洋行”火柴盒。经查询,万丰洋行是民国时期的一家公司,这个火柴盒很可能是民国时的工人遗落在房上的。由于史料里没有记载民国时修缮过大高玄殿,所以这个小火柴盒就成了一个重要物证,据此推测民国时也可能修缮过大高玄殿。

利用:建故宫品牌教育培训基地

单霁翔介绍,从开工到现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大高玄殿研究团队共在现场记录影像照片约六万张,测绘图纸1400余张,环境数据监测270余天,各种文物样品取样近1800余袋,拓片二百多张,匠人文字调研稿4万多字,获取了大量的原始资料与数据。

单霁翔透露,预计大高玄殿主体建筑将于年底完成修缮,下一步将进行彩绘等方面修复。修缮保护后的大高玄殿古建筑群,将以教育培训为核心,整合故宫学院、故宫培训学校教育资源,形成故宫品牌教育培训基地,迁入故宫数字馆,使公众更科学舒适地体验文化空间与数字技术共同创造的文化震撼,同时利用科技手段配合教学,服务培训,另外还要兼顾小规模文物展览使用功能。

北京晨报记者 王歧丰

■相关新闻

《我在故宫修文物》电影版将上映

北京晨报讯(记者 王歧丰)昨天下午,纪录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新闻发布会在故宫博物院建福宫花园敬胜斋召开,宣布该片将定档12月16日上映。在当天的发布会现场,电影主创人员启动众筹活动并发布众筹视频。

《我在故宫修文物》剧集版于2016年1月在央视首播,该片真实记录了珍贵文物的修复过程,展现这些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与传承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状态,展示了故宫文物的原始面貌和文物修复的高超技术,记录“文物医生”和他们的“文物复活术”。播出之后迅速走红网络,点击量近200万,豆瓣评分高达9.4分,超过同为爆款纪录片的《舌尖上的中国》和热播剧《琅琊榜》,成为年度最具影响力的纪录片。

(责任编辑:刘畅 CC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