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正文

寿山石雕 | 石不能言最可人

保存图片 2017-12-20 11:22:39    中国手艺网  参与评论()人
图集详情:

一亿多年前,福州寿山一带发生了剧烈的地壳运动,火山喷发,岩浆与地下水及矿物质混合形成热液,渗透进石头的缝隙之中,慢慢固化成石。

很多年后,人类开山挖渠,将沉睡地下上亿年之久的石头唤醒。奇异的纹理,细腻的质地,瑰丽的色彩……一出现就惊艳世人。

于是,人们将它命名为寿山石,并根据开采矿区的不同分为田坑、水坑、山坑三类。虽然都叫寿山石,细分下来着实有一百多种,田黄、田白、高山、芙蓉、峨嵋、善伯、荔枝……即便是同一名称,质地、色彩也是千差万别。

丰富的色彩和纹理,加之细腻温润、“易于奏刀”的质地,寿山石简直像是为了雕刻而生的。从最早的殉葬人俑到佛像、佛珠等宗教器物再到今天最为常见的印钮和石雕摆件,寿山石自古便是雕刻界的宠儿,人们口中的“石帝”、“石后”。

的确,寿山石稀有的原料和开采的不易,决定了它从一开始就是为达官贵人和文人雅士服务的,无论是作为几案摆设,还是手中把玩的物件,都具有强烈的文人审美趣味。

对于这种珍贵的石材,任何不是锦上添花的雕刻,都是一种浪费。尤其在今天,寿山石原材料越来越少,也越来越贵,对于雕刻的要求也就更高了。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雕刻才是好的?

国家博物馆近期举办了“寿山石艺——陈礼忠寿山石艺术传承展”,展览展示了寿山石艺术第三代传承人陈礼忠及其9位学生的一百多件作品。

陈礼忠: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师从冯久和。擅刻寿山石的花卉、禽鸟、动物,尤其精于鹰与荷叶。

他重视深入生活,在创作中摒弃唯石材论,最大限度的尊重石材的自然美,充分运用被大众忽略的"老岭石"沉着的色泽和厚重的质感,创作了一系列以荷为主题的作品,将寿山石雕的传统形态拓展为具有深厚人文情怀的当代形态,赋予了石头新的生命。

你会发现,不管是精致、拙朴,是具象还是抽象,雕刻与原石之间,始终舒适自然。每一块石头的质地、形状,每一种颜色、纹理都被很好地利用起来,构思进雕刻之中,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石头的天然,这大概就是好的雕刻作品吧。

充分了解石头,让自己的艺术修养与石头本身的意境合而为一,做出最适当的表达,最“锦上添花”的补充。应该是每一个优秀的石雕匠人对待作品的态度了。

关键词:寿山石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