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传统技艺 > 正文

佛山香云纱:薯莨衫窄笠丝堆,装束随宜笑口开

2016-12-21 14:41:17    中华网文化  参与评论()人

【中华网文化频道综合】作为岭南瑰宝,佛山“香云纱”蜚声海内外百年,曾是渔民、乡民为方便劳作而利用天然植物染料制成的服装面料,相当强调实用性。

佛山香云纱:薯莨衫窄笠丝堆,装束随宜笑口开

香云纱成衣后,质地轻薄,色深耐脏,穿着不粘身,凉爽舒适,流汗不沾肌肤的特色让它成为珠三角水上居民“疍民”衣料的首选,又因穿着行路时隐隐约约发出妙不可言的沙沙声响,初名为“响云纱”,文人雅士谐其音,美称为“香云纱”是也。

佛山香云纱:薯莨衫窄笠丝堆,装束随宜笑口开

岭南自古为越人之地,越人使用薯莨汁浸染织物和皮革由来已久。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本草》所论赭魁(即薯莨),皆未详审。今赭魁南中极多,……有汁赤如赭,南人以染皮制靴。”

佛山香云纱:薯莨衫窄笠丝堆,装束随宜笑口开

《广东省志·丝绸志》记载,香云纱特指莨纱,是以桑蚕丝为原料,在提花手拉机上织成的具有扭眼通花的纱罗组织物,经晒莨而成。扭眼通花织造技术是香云纱的核心技艺,其织品外观呈现的效果是精美细致的镂空提花图案。

佛山香云纱:薯莨衫窄笠丝堆,装束随宜笑口开

明永乐年间,广东就已用薯莨染整、晒制出土蚕丝织物,这就是名扬四海,举世无双的广东特产莨绸的前身。

佛山香云纱:薯莨衫窄笠丝堆,装束随宜笑口开

香云纱作为衣料,清代中期已经盛行于市民生活中,文人墨客多有所歌咏。嘉庆年间进士冯询笔下就生动地刻画了身穿薯莨衫,身形健美的船家女子划着小艇叫卖荔枝的场景,描摹出一副生动鲜活的市民生活风俗画:“薯莨衫窄笠丝堆,装束随宜笑口开。午睡乍醒魂梦脆,绝清三字荔枝来。”

佛山香云纱:薯莨衫窄笠丝堆,装束随宜笑口开

道光年间,南海开始织造土蚕丝平纹织物——绸,经晒莨染整后便是莨绸;清宣统元年,佛山有晒莨户9家,工人约200名。莨绸主要远销欧美、印度、南洋等地。

佛山香云纱:薯莨衫窄笠丝堆,装束随宜笑口开

国初期,南海首创具有扭眼通花的桑蚕丝织物,小提花者称“帐纱”,大提花者称“云纱”,统称为“纱”,经晒莨后即为莨纱,其时,南海、顺德、广州等地相继开设了织造白坯纱和晒莨的工厂,或单独从事晒莨工艺的晒场,珠三角呈现出莨纱生产的欣欣向荣局面,普遍出现了“织晒卖”“自晒卖”等形式的经营者。

佛山香云纱:薯莨衫窄笠丝堆,装束随宜笑口开

香云纱的染整技艺即晒茛,是采用植物染料——薯茛汁对丝绸织物染色的工艺。晒茛工艺流程十分繁复,完全靠手工制作。须经过坯绸准备、浸薯茛水、晒茛、封茛水、煮炼、过河泥、水洗、拉布、摊雾、卷绸、整装入库等14道主要工序。包括浸、洒、封、煮、过河泥、水洗等在内的“三洗九煮十八晒”,要历时15天左右才能完成染色过程。

佛山香云纱:薯莨衫窄笠丝堆,装束随宜笑口开

香云纱的染制讲究很多。晒茛受阳光影响极大,7月到8月上旬由于日照强烈,气温过高,所晒纱绸会变硬发脆,不宜开工;11月后因北方干燥的季候风南下,也不宜晒茛。因此,一年内只能在4至10月制作香云纱。

佛山香云纱:薯莨衫窄笠丝堆,装束随宜笑口开

洒、封、煮过程中薯茛水的浓度,完全靠工人的经验来掌握调整。纯手工晒出来的香云纱,每一匹都不一样,这也是香云纱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佛山香云纱:薯莨衫窄笠丝堆,装束随宜笑口开

作家梁颂昇曾经为香云纱写过优美的赞文: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可成莨绸“自然、劲力、含蓄、东方神韵无限”。

佛山香云纱:薯莨衫窄笠丝堆,装束随宜笑口开

身着香云纱,穿的是岭南人丝织技艺的精华,体现的是岭南文化传统而内敛优雅的形象,在布料的摩挲间,缓缓流动着一种情愫、一段历史、一种文化。

(责任编辑:刘畅 CC002)
关键词:香云纱织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