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传统文化 >

九九重阳节:敬老筑和谐 登高颂时代

九九重阳节:敬老筑和谐 登高颂时代
2021-10-12 17:09:41 内蒙古日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每当重阳佳节来临之际,相信很多人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唐代诗人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从古至今,重阳节都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古代重阳节有祭祖、登高、晒秋等民间习俗,并且一直保留到现在。2006年,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发展,这个节日在现代又被赋予了敬老的新内涵。1989年,我国把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敬老节;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确定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以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

重阳节,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

唐代命名九月初九为重阳节

重阳节起源于何时,有何来历?为何要把每年的九月初九定为重阳节?

对于一些现代人来说,重阳节既熟悉又神秘。熟悉是因为每年到了九月初九这天,身边有人在过这个节,或者单位组织员工去敬老院慰问老人,或者三五好友相约登高望远;神秘,是因为很多人对重阳节的渊源不甚了了。

面对诸多的好奇和疑问,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刘春子对重阳节的起源和来历娓娓道来。

“古时,我国数字有阴阳之分,九为阳数,为单数最大,有长久、长寿之意。农历九月初九,两九相重,称为重阳。”刘春子说,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祭祖活动。

刘春子说,在汉朝初年,皇宫中每逢九月九日,都要插茱萸、食花糕、饮菊花酒,以求健康长寿。后因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遭吕后残害,宫女贾佩兰被逐出皇宫、下嫁扶风平民段儒为妻,这些习俗才传入民间。

“三国时代就有了关于重阳节活动的记载。”刘春子说,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称:“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九,故以享宴高会。”而到了魏晋时期,在九月初九又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到唐代,李泌奏请皇帝批准民间以上巳、中秋、重阳三天为三令节,得到恩准。自此,从唐代开始,正式确定九月初九为重阳节。

刘春子说,从此朝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举行登高、郊游、宴饮和多种多样的娱乐活动。到了明、清时期,重阳节的风俗活动依旧盛行。

现代人过重阳节不放假。史料载,在宋代重阳节却是法定假期。北宋初年,宋太祖颁布诏令:“除旧制给假外,每月旬假、上巳、社日、重午、重阳,并休务一日。”宋神宗即位后,重阳节假期延长到了两天。

新时代重阳节

敬老方式花样多

岁月流转,时代变迁。

文史学者郑学富说,古代优秀文化在传承发展中,重阳节饮宴祈寿主题逐渐和中国传统孝道伦理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现代新风尚的民俗活动。

宋和平,内蒙古资深媒体人、文旅专家。2020年,在呼和浩特市文旅部门的支持下,他联合呼和浩特几家机构,共同策划举办了“团结和乐重阳节——‘敕勒川味道’敬老周”活动。

“活动举办了3天,从2020年10月23日开始,到10月25日重阳节当天结束。活动期间,凡65岁以上的老年人均可免费品鉴敬老餐,接受义诊,观看义演。”宋和平说,根据重阳节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的习俗,结合呼和浩特地区实际,敬老餐有草原炖羊肉、油炸糕、托县粉汤、羊肉臊子荞面饸饹等,并品尝托县黄酒、砖茶等;现场免费演出二人台、晋剧、爬山调、广场舞、街舞等,还有中医、蒙医和西医等不同类型的专家现场免费给老年人检查身体。

整场活动内容丰富、接地气、有创意,让“百善孝为先,敬老我当先”的主旋律在首府奏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其实,敬老孝亲不光是让老人们吃饱穿暖、有个健康的身体,还得让他们跟得上时代的发展,享受到现代生活的便利。

2020年重阳节到来之际,内蒙古税务局老干部处请来内蒙古师范大学的法学教授,给各位老同志详细讲解了《民法典》中合同、婚姻家庭、继承以及侵权责任等50个与他们息息相关的法律问题。

家住包头市的宋女士,自从2018年结婚后,每年重阳节都会给独身的母亲买一份新潮礼物,一是体现她的孝心,二是让母亲也能紧跟时代。宋女士送给母亲的礼物从护肤品到电动牙刷再到蓝牙耳机,每次都让母亲高兴不已。宋女士说,她的母亲爱旅游、爱拍照,现在用的手机内存不够大。今年重阳节,她准备送给母亲一部大内存智能手机,方便母亲能保存更多的自拍美照。

新时代的重阳节,敬老孝亲的方式已然与时俱进,呈现出了文明和谐的多样化形式。

重阳文化融合了

众多文化内涵

宋和平说,传统节日因地域、气候不同,过节方式也不同。按照习俗,重阳节这一天,南方人插茱萸、喝菊花酒、吃重阳糕,北方人尤其内蒙古人这一天也会吃糕、敬老、登高、赏菊等。但是,不论南方、北方,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都融合了众多民俗内容和文化内涵。

重阳节有众多名称,亦称菊花节。河南省上蔡县是中国重阳文化之乡,“中国·上蔡重阳文化节”从2003年开始,迄今为止已举办了18届。每年活动保留内容必有“尊老敬老”和赏菊。

史载,魏晋时期流行赏菊,上蔡县早在南北朝的北魏时期,鲜卑族入主中原时,也开始流行赏菊。由此,重阳节赏菊之风开始流行,体现了北方文化和中原文化的融合。

“不仅赏菊体现着南北方文化的融合,重阳节的饮食文化也体现着这种交融。”宋和平说,南方人在重阳节吃重阳糕、饮菊花酒,内蒙古地区则吃荞面熬羊肉、喝黄酒。南方人吃的重阳糕以大米粉、糯米粉、豆粉为原料,发酵,点缀以枣、栗、杏仁等果馕,加糖蒸制而成;内蒙古人吃的油炸糕原料为黄米、胡麻油,适当配糖馅、豆馅。南方的菊花酒也是黄酒,主要原料有甘菊花汁、糯米等;托县黄酒主要原料为黄米,并佐以枸杞、鲜果、黄芪、红枣等。

在宋和平看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地举办各种传统节日需要创新发展、丰富内容,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他说,今年的重阳节将依旧举办活动,在做好疫情防控的情况下,创新活动方式。

重阳登高采风赏景

颂扬新生活

重阳节登高的习俗古已有之,但是,重阳为什么要登高呢?

刘春子说,民间有个传说,相传汉代桓景九月九日那天,作彩囊盛茱萸以系臂,外出登高,饮菊花酒,躲避灾难。夕还,家中鸡、犬、牛、羊一时暴死,家人则安然无恙。从此留下重阳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宋朝博物学家方勺对此给出解释:“九九极阳,阳极转阴,登高为调阴转阳也。”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作家协会顾问高金贵对此说,不管哪种说法,无外乎表达的就是重阳节登高可以“祛凶趋吉”。

高金贵说,每年重阳节前后,他一般都会和民俗、摄影爱好者登上大青山采风远望,这不光是传承、体验古俗登高过节,为自己讨个吉利,更重要的是,重阳节前后正是秋天景色最美的时候,站在山顶极目远眺,天高云淡,秋景怡人,心情无比舒畅。

“我们在登高行进途中,总会遇到一些山区村落,这些村落或多或少保留一些古代文化遗迹和人文民俗,而这些恰是我们采风的内容,既开阔眼界、陶冶精神,又了解民俗民情、丰富摄影素材、激发创作灵感,心里感到特别满足。”高金贵笑着说,登高采风时,还能用镜头和文笔来展现大地丰收的美景,颂扬新时代农村新变化、农民新面貌。

几年来,通过登高采风,高金贵和他的文友们已经在各种平台发表了许多美文和美图,展现了大青山沿线各地村落的民俗景象和山川大地的壮美。

(责任编辑:陈玲玲)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数”说2023中国旅游

    23-12-20 09:44:37文旅产业,旅游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