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因为如此古时凯尔特人聚居的英伦三岛和受到英国影响深远的美国等前英国殖民地,过万圣节的气息最浓。而凯尔特文化影响较少的欧洲地区,直至近些年受到美国流行文化的影响,才流行起过万圣节。
不过对于中国人来说,更为我们熟知的万圣节节目,大概要算穿着或搞怪或恐怖的奇装异服上街游行,以及孩子们玩的“不给糖就捣蛋(trickortreat)”了。万圣节变装的起源众说纷纭,有说在民间传说中,万圣节是鬼魂留在人世的最后一天,因此它们尤为穷凶极恶,想要找到生前仇敌报仇雪恨。为了防止被鬼魂认出,人们便乔装改扮之后才出门。也有传说中世纪时,教堂会在万圣节游行展示圣徒的雕像或遗物,没有条件展示这些的教堂便只能找人装扮成圣徒的样子。此外,欧洲大陆关于墓地中的死者在万圣节会悄悄举行叫做“骷髅之舞(dansemacabre)”的狂野嘉年华,而在乡野和宫廷中都会表演这一幕,有人也认为万圣节变装派对起源于此。
万圣节服装一开始只是些恐怖异能形象,或是民间传说人物。到了19世纪,为了迎合维多利亚式的道德观,成人越来越少参与到这个充满了封建迷信和怪力乱神的狂欢节日,万圣节变得像是儿童节。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流行文化中的人物形象开始出现了,孩子和年轻人穿成迪士尼公主和超级英雄的样子走上街头,把万圣节当成了动漫大会。即便如此,女巫一直以来都是最受欢迎的万圣节形象。不仅出版于20世纪前叶的《万圣节前夜谋杀案》中提到了派对上有人扮演女巫的情节,在一项零售业调查中显示,直至2015年,女巫装已经连续11年成为最畅销的成人万圣节服装,2016年不出意外,也将蝉联桂冠。
女巫装的标配要算尖顶帽、长斗篷和扫帚了,高配版女巫可能还会有一只黑猫。虽然女巫的尖顶帽很有可能源自于服装史上被称为哥特时期的中世纪尖顶帽汉宁(hennins),但其实中世纪描绘的女巫形象大多披发跣足。18世纪早期的童书里出现了戴着尖顶头饰的异能形象,尖顶帽开始跟黑魔法联系起来,美国也开始出现印着戴着尖顶帽的女巫的明信片。这一形象迅速流行开来,如今已经深入人心,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恐怕要算无数人的童年阴影《绿野仙踪》了。
万圣节服装一直变得更性感大胆,女巫装也不例外。20世纪50年代开始便有了极具现代感的紧身超短女巫装。不过女巫自古以来一直有着淫荡放荡的原罪,这也是为什么她们一开始会被跟扫帚联系在一起——传说中她们会将魔药涂抹在私处,有什么能比随手可得的棍状物更方便呢?接地气的古代欧洲人便想到了扫帚。而且扫帚一头长柄,另一头杂草丛生的造型,被认为是阴阳调和的象征,古时经常出现在婚礼仪式上,一直有性爱的隐喻。而骑扫帚可以飞行,恐怕要来源于“欲仙欲死”这个形容了。这么一想,直挺挺指着对方挥来舞去的魔杖,原来并不是《哈利·波特》这本少儿读物里最不可直视的部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