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正文

一代女杰何香凝:孙中山临终托付身后大事

2017-10-12 08:51:12    历史档案揭秘  参与评论()人

 1922年8月18日,陈炯明在广州白云山主持军事会议。何香凝一身泥污,突然闯入会场,使到会的军官面面相觑,鸦雀无声。陈炯明赶紧让座,为何香凝斟上一杯白兰地。她毫不客气,当众一饮而尽。陈炯明又叫勤务兵领着何香凝去别的房间更换干净衣服。何香凝冷眼看罢陈的表演,厉声表态:“衣湿有什么要紧?我今天来,还做好了血湿的准备!”这话就像一根尖利的鱼骨,直噎得陈炯明回不过气儿。



何香凝以其刚正不阿、疾恶如仇的性格,以其同盟会首位女会员和国民党元老的资历与人望,连蒋介石都屡次避其锋芒,不敢正面接招。

1925年3月11日,孙中山自料不起,在弥留之际,将宋庆龄托付给一位最值得信赖的朋友照顾。孙中山叮咛再三:值此万方多难之时,他身后萧条,没有留下多少财产,请她一定要“善视孙夫人”,“弗以其夫人无产而轻视”。受托者坐在病榻前,听完孙中山吐词艰难的临终遗嘱,心中不胜悲恻,深感这位好友和伟人的信任之深、托付之重,当即表态:“我亲近先生二十余年,同受甘苦,万一先生病不能愈,我和全体同仁当尽力保护夫人及先生遗族……”能让孙中山放心托付身后大事的人是谁?她就是一代女杰何香凝。

何香凝具有多重身份,她既是孙中山和宋庆龄夫妇的友人、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的妻子,也是中共高干廖承志的母亲,还是女界领袖、丹青圣手和诗坛“一枝梅”。既为良母,也是贤妻。她是一个能将身家性命彻底豁出去的女人,以其刚正不阿、疾恶如仇的性格,以其同盟会首位女会员和国民党元老的资历,以其才华与才智,以其人脉和人望,连蒋介石都屡次避其锋芒,不敢正面接招。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在《先知》中说:“灵魂如同一千瓣莲花,自己开放着。”所不同的是,一般人只能忍看花谢花落,掉入污泥浊水,失去固有的芬芳,唯有极少数人能够自主神明,终生不改其高洁,纵然升坐莲台,灵魂亦可无愧。



孙中山

  【桀骜不驯的“大脚仙”】

何香凝的父亲何炳桓是一位经营有方的茶商,在香港的富户当中有名有数。按理说,香港开埠较早,受欧风美雨影响较大,类似裹足这样的传统陋俗理应先行摒弃和淘汰,然而大户人家仍旧坚守故国的“体面”和“体统”。在他们看来,别的事情尽可以向洋人看齐,唯独“三寸金莲”是中华国粹,必须予以保留;女子无才便是德,大家闺秀应当目不识丁,足不出户。何香凝是个桀骜不驯的犟妹,白天被迫裹足,晚上她就擅自动剪刀,将那条束得紧紧绷绷、缝得密密麻麻的裹脚布剪成飞花蝴蝶。七擒七纵的游戏玩过之后,打也打够了,骂也骂够了,父母无可奈何,只好网开一面,由她去了。他们语气幽幽地叹息道:“眼下你吃不了苦,将来一双大脚板走路,找不到像样的婆家,后悔都来不及。”何香凝才不会预支烦恼,她有一双天足,“到处飞奔,上山爬树,非常快活”。第一仗大获全胜,这非比寻常,何香凝一生爽朗乐观,无论遇到怎样的难题,在她看来都不过是一块长长的裹脚布,拿起剪刀“咔嚓咔嚓”就能迎刃而解,这与她小时候的经历大有关联。由于受到家规制约,她不能与兄弟同上私塾念书,就吵闹着进女馆去识文断字,不做睁眼瞎。

何家父母当初的预言果然应验,何香凝到了豆蔻年华,媒妁闻风而动,乐颠颠跑来何府提亲,瞧见她是大脚姑娘,一个个大惊失色,讪着脸不声不响地走了。当时,只有小户人家出身的粗使丫头才是“大脚仙”,何香凝可是富家千金啊!怎么野成这副模样?何香凝的父母受到亲友的质疑和邻居的非议,为着这个嫁不出门的女儿整天愁眉苦脸。偏偏何香凝不急不愁,她就不信这个邪:大千世界、朗朗乾坤,难道就没有一位识见非凡的男子肯迎娶她这样的天足少女?

真可谓缘分巧合,廖仲恺适时登场。他是美国旧金山华侨廖竹宾之子,受过高等教育,其父临终时郑重叮嘱他要娶一位天足无损的华人姑娘为妻,以免日后因为她那双颤颤巍巍的小脚遭洋人耻笑。父亲去世后,廖仲恺决意回国发展,到了香港,他向外界宣称非知书达理的天足少女不娶。在当时香港华人社会中,既念了书又未缠足的适婚少女十分稀罕,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何炳桓顺水推舟,请良媒说合了这桩婚事。

旧式婚姻未可一概否定,像鲁迅与朱安那样圆凿方枘的怨偶固然很多,但是碰巧也会有情投意合的绝配。廖仲恺与何香凝的婚姻就堪称天作之合。男方比松奇,比竹劲,比石坚;女方比梅香,比莲洁,比玉润。廖仲恺有改造中国的雄才伟抱,何香凝有拯救苦人的侠气豪情;廖仲恺的诗词歌赋高于流俗,何香凝的咏絮之才不让须眉;廖仲恺在日本时向画家伍乙庄求教过丹青技巧,何香凝在东京本乡女子美术学校高等科专修绘画;廖仲恺行事求真务实,何香凝待人从不作伪蹈虚;廖仲恺自称中山信徒,何香凝信仰三民主义。这么多的共同点决定了他们在感情、事业两方面都能琴瑟和谐,同甘共苦度患难。即使居斗室,嚼菜根,亦能其乐融融。当年,何香凝笔下曾流露出“愿年年此夜,人月双清”的心声。若非身处铁血交迸的乱世,偌大的烂摊子等着热血志士去从头收拾,他们相濡以沫,举案齐眉,类似赵明诚与李清照的亲密融洽亦不足多羡。

1922年8月18日,陈炯明在广州白云山主持军事会议。何香凝一身泥污,突然闯入会场,使到会的军官面面相觑,鸦雀无声。陈炯明赶紧让座,为何香凝斟上一杯白兰地。她毫不客气,当众一饮而尽。陈炯明又叫勤务兵领着何香凝去别的房间更换干净衣服。何香凝冷眼看罢陈的表演,厉声表态:“衣湿有什么要紧?我今天来,还做好了血湿的准备!”这话就像一根尖利的鱼骨,直噎得陈炯明回不过气儿。



  【陈炯明眼中的“母老虎”】

1905年8月7日,经孙中山和黎仲实介绍,何香凝加入中国同盟会,成为首批会员,廖仲恺加入同盟会反倒落在妻子后面。为了确保同盟会在东京的重要活动秘密进行,孙中山特意选定廖仲恺的寓所作为集会地点,并让何香凝辞掉家中做饭洗衣的日本女佣,凡事亲力亲为。以往,何家九小姐和廖家少奶奶只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如今,她不得不硬着头皮亲自下厨,调制羹汤,烹炒荤腥,奏响锅碗瓢盆交响曲。何香凝把娘家汇来的钱款绝大部分充作伙食费,让常来常往的盟友每月都能打上几餐牙祭。何香凝口风紧,手脚麻利,而且不辞辛劳,深得大家的赞许,被亲切地称为“欧巴桑”。

1911年2月,广州黄花岗起义前夕,何香凝带着孩子返回香港。嗣后,革命事业遭受重大挫折,廖仲恺与何香凝被迫离开故乡,流亡东瀛。许多同志颓唐沮丧,投海自尽者有之,读经逃禅者有之,借酒浇愁者有之,自求多福者有之,脱离营垒者有之,然而何香凝刚强如故,笑傲如故,乐观如故,反衬得某些须眉缺斤少两。此后数年,国民革命败而复胜,胜而复败,孙中山与袁世凯的正面角斗经历了“二次革命”和“三次革命”的低潮期,幸得天才军事家蔡锷“为四万万国民争人格”,潜回云南,出手如电,身穿龙袍的袁世凯还未过足百日皇帝瘾,御座下就发生了地震和海啸。

一个袁世凯死了,数十个大大小小的北洋军阀却纷纷跳出“潘多拉的匣子”,你攻我杀,涂炭生灵,使中国的政治环境变得愈加险恶。孙中山深感革命尚未成功,于是培植和积蓄革命力量,只等时机成熟,大兴北伐之师。然而,他万万没想到会祸生肘腋,一向倚重的将领竟然窝里反。

1922年6月16日清晨,粤军首领陈炯明的部属叶举、洪兆麟突然发动兵变。孙中山幸运脱身,登上永丰舰。此前两天,廖仲恺神秘失踪,何香凝以为他公务缠身,也没太在意,待到城中枪声骤起,顿觉不妙,立刻派人打探廖的下落。陈炯明先是以“领款”和“有要事相商”为由,将廖仲恺诱至惠阳,然后将他关押在广州西郊石井兵工厂。陈炯明得意地说:“我抓住了廖仲恺,‘孙大炮’的钱包就被锁死了,他迟早会向我跪地求饶。”陈炯明万万没料到,他的如意算盘很快就会落空,一只“母老虎”将要找他算账。



何香凝乘坐电汽船去石井兵工厂营救廖仲恺,看到丈夫被沉重的锁链捆缚,艰于呼吸,她又愤怒又悲伤,心如刀绞。他们无法接近和交谈,只能用目光默默传递彼此的心声。第二次探监,她总算给他更换了衣物;第三次探监,她还意外地得到一个纸团,那是廖仲恺写给何香凝和子女的诀别诗,大有身死化厉、誓斩国仇的壮烈情怀:

  后事凭君独任劳,莫教辜负女中豪。

  我身虽去灵明在,胜似屠门握杀刀。

何香凝读罢,热血为之沸腾。然而形格势禁,她展开的营救行动希望渺茫,坏消息却接二连三。当时,何香凝身染痢疾,精神几近崩溃,甚至想过一死了之。在前往石井兵工厂的电汽船上,她决心抽完手中的香烟就纵身跳江。由于雨天潮湿,加上江风迅猛,她接连废弃了十几根火柴,香烟仍未点着。当手中只剩下最后一根火柴时,她暗自祈祷,要是这根火柴能够点燃,事情必有转机,当然她也就不必投江自尽了。结果,奇迹出现,这根火柴“哧”的一声跳出了红红的火苗。

何香凝不想再这样苦候傻等夫君出狱,她决定主动出击,找陈炯明当面要人,可后者有意回避,使她几次扑空。

1922年8月18日,陈炯明在广州白云山主持军事会议。何香凝一身泥污,突然闯入会场,使到会的军官面面相觑,鸦雀无声。陈炯明赶紧让座,为何香凝斟上一杯白兰地。她毫不客气,当众一饮而尽。陈炯明又叫勤务兵领着何香凝去别的房间更换干净衣服。何香凝冷眼看罢陈的表演,厉声表态:“衣湿有什么要紧?我今天来,还做好了血湿的准备!”这话就像一根尖利的鱼骨,直噎得陈炯明回不过气儿。何香凝继续数落:“你们记恨廖仲恺帮孙先生筹款,要将孙先生的‘钱包’锁得死死的,让他见不着天日。你们何不扪心自问,廖仲恺是否亏待过粤军?粤军在漳州闹饥荒时,他拿孙先生上海莫里哀路的住宅做抵押,填补军饷的缺口。现在可好,你们恩将仇报!”何香凝义正词严,陈炯明无言以对,脸色一忽儿白,一忽儿红,其他军官则惭愧地低下了头。何香凝铁了心要把这幕搅场大戏推向高潮,她当众放出一句硬话:“我今天上山,就没打算全身而退。至于廖先生,我也不指望你们放他活路,但我一定要你们给我一个决断的答复:究竟是放他,还是杀他。要杀,随你们的便;要放,就叫他和我一同回家!”陈炯明怕把事情闹大,为免粤军将士离心离德,立刻下令释放廖仲恺。在他眼里,这只“母老虎”的凌厉气势简直比一支劲旅的火力还要强大。

何香凝未卜先知,陈炯明释放廖仲恺,只不过是做给部下看的假仁假义之举,他随时可能反扑回来。她果然料事如神,他们前脚刚撤(去香港避难),陈炯明的爪牙后脚就到,结果扑了个空。

1925年1月,孙中山病势转沉,何香凝入京护理。她在孙中山病床前含泪表示:“此后我誓必拥护孙先生改组国民党的精神。孙先生的一切主张,我也誓必遵守。”孙中山紧握何香凝的手,以断续的语句向她道谢。孙中山临终口授遗嘱,何香凝是几位现场见证

1922年8月18日,陈炯明在广州白云山主持军事会.议。何香凝一身泥污,突然闯入会场,使到会的军官面面相觑,鸦雀无声。陈炯明赶紧让座,为何香凝斟上一杯白兰地。她毫不客气,当众一饮而尽。陈炯明又叫勤务兵领着何香凝去别的房间更换干净衣服。何香凝冷眼看罢陈的表演,厉声表态:“衣湿有什么要紧?我今天来,还做好了血湿的准备!”这话就像一根尖利的鱼骨,直噎得陈炯明回不过气儿。



  【喝退陈璧君,怒斥蒋介石】

1924年初,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孙中山有两个令人瞩目和震惊的大动作,一是宣布改组国民党,二是提出“联俄、容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此外,还有一件值得留意的大事——何香凝正式提交了妇女解放的提案,弥补了国民党政纲的重大疏漏。在何香凝的积极倡议下,广东还首次举行了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活动。同年8月,她出任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长,兼任广东省党部妇女部长,确立了女界领袖的地位。

孙中山的不幸早逝给国民党右翼极端分子和军阀政客留下了可乘之机,他们务欲拔除的头号眼中钉就是国民党左派核心人物廖仲恺,因为他集国民政府常务委员、财政部长、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黄埔军校党代表、广东省财政厅长等要职于一身,而且恪遵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与共产党人合作愉快。

1925年8月20日,在惠州会馆中央党部门前,忽闻“啪啪啪”几声枪响,眨眼间,廖仲恺和身旁的卫士一齐倒在血泊中。惨祸发生后,何香凝大声疾呼:“救命!救命!抓人!抓人!”她跑到丈夫身边,俯身抱起他的头部,全然不顾嗖嗖横飞的子弹。夫君惨遭毒手,何香凝创巨痛深,满腔愤怒无处倾泄。刺杀廖仲恺的幕后主使人(胡汉民的嫌疑最大)受到包庇,个个都成了漏网之鱼。葬礼之后,何香凝将“精神不死”的大横额挂在自家大门口,借此抗议反动派的恶行,表明她和子女誓不妥协的强硬态度。

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激进女性中,论剽悍,论刚烈,如果何香凝肯认第二,就没人敢认第一,即使是国民党内著名的“母老虎”陈璧君也自愧不如,只得退避三舍。

孙中山逝世后,汪精卫成为国民党主席。“第一夫人”陈璧君得意忘形,每次吐痰都让秘书或佣人手捧痰盂,有时竟颐指气使,叫客人代劳。有一次,陈璧君命令何香凝来干这份脏活,何香凝两眼圆瞪,怒不可遏,当即指着陈璧君的鼻子斥责道:“你是什么东西,竟敢要我给你端痰盂?”说罢仍不解气,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指着地上的痰盂使唤陈璧君:“去!我要吐痰了,你给我捧痰盂来!”陈璧君大惊失色,她猛然记起以前曾“有幸”领教过何香凝的一记大耳光,立即赔上笑脸,当众道歉。

在同盟会和国民党中,何香凝的声望极隆。她斥骂右翼分子,“拍案顿足,几乎把地板跺裂”。何香凝与孙中山夫妇的友谊摆在那儿,元老资格摆在那儿,谁也奈何不了。何香凝曾数次指着蒋介石的鼻子痛斥,使一贯强悍的蒋委员长下不来台,该道歉时还得道歉,该敬礼时还得敬礼。有个典型例证可以说明问题。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春江大华礼堂举行婚礼,原本确定何香凝为证婚人。然而何借此机会逼迫蒋介石承诺在内政外交两方面改弦更张,回归三民主义。蒋介石虚与委蛇,顾左右而言他,何香凝怒火攻心,一气之下撂挑子拂袖而去。为解燃眉之急,蒋介石只好恳请蔡元培证婚救场。

1922年8月18日,陈炯明在广州白云山主持军事会议。何香凝一身泥污,突然闯入会场,使到会的军官面面相觑,鸦雀无声。陈炯明赶紧让座,为何香凝斟上一杯白兰地。她毫不客气,当众一饮而尽。陈炯明又叫勤务兵领着何香凝去别的房间更换干净衣服。何香凝冷眼看罢陈的表演,厉声表态:“衣湿有什么要紧?我今天来,还做好了血湿的准备!”这话就像一根尖利的鱼骨,直噎得陈炯明回不过气儿。



  【呛声孔祥熙,大闹公安局】

1928年岁末,何香凝发表声明,与蒋介石、汪精卫分道扬镳,与国民党割袍断义。她愤然辞去党内一切职务,放弃薪俸,离开上海。她游历了南洋和西欧,侨居于法国巴黎郊外,“画幅岁寒图易米,不使人间造孽钱”,在异域过着漂泊不定的旅居生活。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何香凝激于民族义愤,结束旅欧生涯,决心与四万万同胞共纾国难。淞沪之役,十九路军在前线浴血奋战,何香凝在后方积聚人力物力,建立伤兵医院。据她的《自传初稿》所记,大财神孔祥熙曾到上海救护所慰问伤兵,遇见何香凝,“哈哈孔”讨好地说:“廖夫人办伤兵医院办得很好,你愿意到南京去办吗?南京也正预备办呢!”何香凝毫不客气,一句话将“哈哈孔”顶到南墙上:“我愿意闻抗日伤兵的血腥味,不愿闻腐化官僚的铜臭味!”嗣后,东北全境沦陷,华北岌岌可危,外寇当前,蒋介石以国力孱弱、必须低调备战为由,继续抱定“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优先剿共,延迟抗日。何香凝看不惯这套兄弟阋墙的做法,她效仿诸葛亮当年馈赠女性用品激怒司马懿的成法,给蒋介石邮寄了一条布裙,还附上一首极尽讽刺挖苦意味的诗作:

  枉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

  不战送河山,万世同羞耻。

  吾侪妇女们,愿往沙场死。

 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

蒋介石一生收到珍贵礼物无数,很难一一记得,可这件“礼物”太特殊了,他至死也无法忘却。奇就奇在,这位大独裁者受了耻笑,居然捺着性子不曾发作。何香凝的资历是最好的挡箭牌。老蒋拿“母老虎”没办法,就在“小老虎”身上撒点气,借此找回心理平衡。

虎母无犬儿,廖承志17岁加入国民党,20岁转投共产党阵营,早早地与老蒋成了死敌。廖承志的政治活动半径很大,一生被捕七次,被软禁一次,先后品尝过日本、荷兰、德国、英国的铁窗风味,在国民党的监狱中被囚禁过多年。1933年3月底,英租界在国民政府要求下,将“共党疑犯”廖承志引渡给上海公安局。何香凝救“肥仔”(她对廖承志的昵称)心切,不顾重病未愈,在柳亚子陪同下,去找上海公安局要人。何香凝大驾光临,连上海市长吴铁城也被惊动了,将她请到客厅小憩,她却径直坐在上海公安局院子里,大声质问道:“我不是来做客的,我是来坐牢的。骂蒋介石要算我骂得最多,骂得最凶,为什么不抓我,却把这些无辜的青年关起来?”吴铁城又尴尬又窘迫,他害怕何香凝心脏病发作,会猝死在上海公安局,不好向国人交代,于是赶紧将难题上交,打电话请示宋子文。宋子文再请示蒋介石,蒋介石也担心“大脚婆”死了,会受到国内外舆论谴责,就让宋子文和吴铁城“瞧着办”。廖承志被释放了,何香凝大闹上海公安局,又是一场干净漂亮的胜仗。

1922年8月18日,陈炯明在广州白云山主持军事会议。何香凝一身泥污,突然闯入会场,使到会的军官面面相觑,鸦雀无声。陈炯明赶紧让座,为何香凝斟上一杯白兰地。她毫不客气,当众一饮而尽。陈炯明又叫勤务兵领着何香凝去别的房间更换干净衣服。何香凝冷眼看罢陈的表演,厉声表态:“衣湿有什么要紧?我今天来,还做好了血湿的准备!”这话就像一根尖利的鱼骨,直噎得陈炯明回不过气儿。



  【“生则同衾,死则同穴”】

何香凝遵从孙中山的临终嘱托,成为宋庆龄身边最可信赖的至交。她曾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绘《菊石图》赠予宋庆龄,激赏之情溢于言表:“唯菊与石,品质高洁;唯石与菊,天生硬骨。悠悠清泉,娟娟明月;唯菊与石,品质高洁。”两人深厚无比的同志情和姐妹谊直接决定了何香凝后半生的政治走向:她与孙夫人一同摒弃国民党右翼阵营,出国等待机会;一同营救“七君子”(民主人士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王造时、史良、沙千里),发起“爱国入狱”运动;一同组织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为民主斗士杨杏佛善后;一同反对内战,与蒋介石不共戴天,坚决留在大陆。晚年,何香凝担任过民革中央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还担任过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真可谓老当益壮,不坠青云之志,受到的推崇也是当世无几。

有人说,“文革”期间,周恩来总理开列过一份特别保护名单,13人中有宋庆龄、郭沫若、章士钊、张奚若、何香凝。其实,周恩来远不止为13人下过特别保护令,钱学森等数百名科学家所受到的保护尤为严密周至。

庄子有“寿多则辱”的说法。“文革”期间,何香凝的政治生活突然变成了一团浓得化不开的迷雾。许多老朋友因为各种强加的罪名含冤而逝,她寿至期颐,尽管有幸得到挚友周恩来总理的特殊关照,在万方多难的浩劫时期免受狂飙冲击,但她的处境仿佛鼎鱼幕燕,似安实危。何况她的精神每天都要忍受痛苦的煎熬,爱子肥仔(廖承志)再度身陷囹圄,音信全无,这一回她就是想骂人,也不知该骂谁;就是想救人,也不知从何着手。即使是至友宋庆龄那儿,她也不方便多走动。1966年,宋家在上海的墓园遭到红卫兵的疯狂破坏,宋庆龄看到照片后伤心欲绝,何香凝打电话去安慰,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她想到自己当年曾向病危的国父亲口承诺,竭尽所能保护孙夫人,内心就不禁隐隐作痛。

心境凄苦则画意索然,她提起画笔,就自然想到母子在画案前合作的温馨场面:肥仔先在宣纸上画出若干人物,然后她依形就势,去布置花鸟虫鱼、梅兰竹菊、亭台楼榭、山水云雾。一旦失去肥仔作陪(为使廖承志“免遭毒手”,周恩来以“隔离审查”名义将其保护起来近三年——编者注),她的心里就感到空落落的。昔日的艺友傅抱石病逝了,潘天寿正遭受迫害。寂寞之中,这位双清楼主只能靠回忆度日。当初她选择绘画,是由于孙中山、黄兴在国内组织和领导武装起义,需要起义的军旗和安民告示的花样、军用票的图案等,得由丹青高手设计图案,绘制成形。辛亥革命期间,反清起义部队所用的旗帜符号,不少就是何香凝在孙中山的当面指导下描绘和绣制而成的。那些爱国者云合雾集的日子早已一去不返,何香凝一生画虎画狮画梅画松数以千计,又何尝不是革命精神合乎逻辑的延展。

何香凝的生命经历了94度春夏秋冬,大多数岁月都是在严酷险恶的环境中度过的。她曾在一幅《梅花水仙图》上题诗言志:“一树梅花伴水仙,北风强烈态依然。冰霜雪压心犹壮,战胜寒冬骨更坚。”她做到了岁寒而后凋,这样坚毅刚强的奇女子必定史上留名。

1972年9月1日凌晨,何香凝魂归道山。弥留之际,她仍然牢记自己早年与廖仲恺发过的“生则同衾,死则同穴”的誓言和那副“夫妻思,今世未全来世再;儿女债,两人共负一人完”的挽联。她对多年挚友周恩来提出的唯一要求是“我不要烧”:她不愿去世后被火化,一旦火化了,就无法陪伴地下长眠的夫君。中共中央特事特办,批准并安排何香凝与廖仲恺合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园墓地。这一对革命夫妻分别了将近半个世纪,尽管天上人间早已非复旧观,但他们相知相爱的灵魂永远都不会变得陌生和疏离。


关键词:何香凝孙中山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数”说2023中国旅游

23-12-20 09:44:37文旅产业,旅游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