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正文

刀耕火种话玉刀

2018-01-12 09:18:06    收藏快报  参与评论()人

“刀耕火种”,亦作“火耨刀耕”,是新石器时代残留的农业经营方式,又称迁移农业,为原始生荒耕作制。1973年原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李桦创作的套色木刻《刀耕火种》,纵55、横85厘米。此作品共印制6幅,其中一幅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观赏作品,不见先民使用持刀耕作的形象。读刘禹锡《畬田行》、北宋王禹偁《畲田词五首》的诗句,可知唐、宋时期偏辟山区的农民还保持着“刀耕火种”的耕作传统。“畬田”,即山民在初春时期,先将山间树木砍倒,等倒下的树木干燥后,便在春雨来临前一天晚上放火烧光,“藉其灰以粪”作肥料。《易·系辞下》:“包牺氏殁,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大下。”由此看来,耜、耒是上古时代翻土锄草的农具,“耕”并不依赖于“刀”,“火”也起到了作用。故“刀耕火种”,仅是在文字上将这种表述方式演成互文的定义。

十三孔石刀

1979年安徽潜山县薛家岗遗址M44:11墓葬出土新石器时代十三孔石刀,长50.9、宽9—11.6、最厚处0.6、孔径1厘米。粉砂板岩质地,土黄色,平面呈斜体形,器体扁薄,一端窄,一端宽,窄端第三孔处为斜断裂痕。双面磨刃,磨制较精,平刃略内凹,刃部锋利。近背处采用单面钻,呈喇叭孔状,一字排开,共钻有十三孔,均为管钻。孔的上方原绘有红色带饰,未见使用痕迹。据考古学者研究,薛家岗石刀的多寡及石刀孔数的多寡与陶器的多少成正比,且随着墓葬的分布位置,石刀孔数的多少由北向南递减,多者位北,少者位南。此现象表明,石刀孔数的多寡与墓主人生前社会地位高低相关;十三孔石刀在世界考古史上未曾出现过。

成语“刀耕火种”典自《旧唐书·严震传》:“梁汉之间,刀耕火耨。”唐代罗隐《别池阳所居》有“黄尘初起此留连,火耨刀耕六七年”的诗句;陆游《雍熙请机老疏》:“山宿山行,平日只成露布;刀耕火种,以今别是生涯地。”南宋张淏《云谷杂记》:“沅湘间多山,农家惟种栗,且多在岗阜,每欲布种时,则先伐其林木,纵火焚之,俟其成灰,即布种于其间,如是则所收必倍,盖史所谓刀耕火种也。”《史记·平淮书》:“江南火耕水耨。”裴胭集解引应劭曰:“烧草下水种稻,草与稻并生,高七八寸,因悉荃去,复下水灌之,草死,独稻长,所谓火耕水褥也。”古代先民无论种粟、植稻,都要先烧草作为肥料。而水稻又得“水耨”,除去杂草,沤于水中作肥料,保证水稻生长。汉代江南耕作种植水稻,称“火耕水褥”。

八里岗仰韶文化聚落遗址龙山文化时期玉刀,南阳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邓州市八里岗仰韶文化聚落遗址H5:12墓葬出土龙山文化时期玉刀,长8.3厘米,宽4.55厘米,厚0.6厘米。南阳独山玉,黑色,平背,质密细腻,单面刃,背部一侧钻一单孔穿,刃部因长期使用,形成不规则的凹曲。河南龙山文化是指河南省境内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山东历城龙山镇而得名)的晚期,而八里岗仰韶文化聚落遗址堆积文化层自下而上沿至夏、商、周。此玉刀是先民开始对石材的选取具有目的指向性,采集独山玉加工成砍削器物,不是先民“刀耕火种”实际使用生产工具。史前时期的石斧、石铲、石刀等曾被作为一种实用的杀人武器,后以玉制成演化为氏族酋长或部落联盟首领执掌的王权象征物。

《邓州八里岗仰韶聚落遗址发掘报告》:在八里岗遗址釆集的195份样品中,有168份发现了炭化植物种子,总计4700余粒。各时期出土的稻粒仅完整个体就有701粒,出土概率为75%,占谷物总量的44.6%。从已分析样品中鉴定出的31种植物种子和果实,稻残片148个,占所有作物的38.8%;粟出土概率为50%,占28.1%;黍出土概率为41.7%,占33.1%。八里岗遗址还出土6粒、13个小麦穗轴,据遗物分析可能属于龙山晚期。专家对较晚的小麦进行碳14年代测定结果大致相当于西周前后,距今至少有四千年的历史。邓州属长江流域,地处南阳盆地西南沿,向北约百余公里为黄河流域。史前先民最早栽培成功的黍、粟早至1万年以前,而八里岗出土的炭化水稻种子与长江流域几乎难分高下,足可佐证八里岗聚落先民“刀耕火种”“火耨刀耕”远古历史。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