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忠秧解读:
—、《明史》记,太祖尝与徐达、常遇春论襄、汉形势,谓曰:“……襄阳跨连荆、蜀,乃南北之襟喉,英雄必争之地。”襄阳素有铁打的襄阳、华厦第一城池、兵家必争地之称号。“襄阳用武地”:既指英雄人物用武、争霸;也泛指襄阳人民和广大群众在襄奋斗、创业,追求、实现人生价值;是襄阳文化的“决定性”逻辑要素。
二、“风日好襄阳”典出(化用)唐代大诗人王维《汉江临眺》诗中之“襄阳好风日”佳句,是对襄阳绝色绝美之山川水天的礼赞,同时具备襄阳文化之“排他性”、“决定性”也包括“唯一性”的逻辑特征。“英雄用武地风日好襄阳”分别出自历史典籍和名家诗词,是襄阳文化的显著特征和重要组成,也是其响亮的品牌。
由此可见,“英雄用武地风日好襄阳”为襄阳城市文化的生动表达和完美抒写。
诗人柳忠秧为恩施创作了符合规范、高度凝炼而独特、十分生动且深刻的城市文化表述词。恩施城市文化主题词的表述为:阳春白雪九派荆门
柳忠秧解读:
一、“阳春白雪”为荆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荆门下辖的钟祥市春秋时为楚别邑郊郢,战国时称郢中,是著名楚辞文学家宋玉的故乡。《文选?宋玉对楚王问》记载:“客有歌于郢中者……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是其和者不过数十人……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阳春白雪”是古琴十大名曲之一,《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阳春白雪”为荆门文化弥足珍贵的重量级品牌。
二、荆门北通京豫,南达湖广,东瞰吴越,西带川秦,素称荆楚门户。“九派荆门”化用(典出)唐代诗词大家王维的名作《汉江临泛》中之“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名句,这里借指荆门四通八达、沟通九派,是天下九派交汇、人事通达之重地。
3、“阳春白雪九派荆门”两句分别典出著名的历史典故和大家诗词,尽显高雅、醇美、厚重、大气的人文气质。
综上解析,柳忠秧认为“阳春白雪九派荆门”为荆门城市文化主题词的至美至臻表达和天然首选。
柳忠秧为咸宁拟创了城市精神、城市文化、城市形象主题词:千古赤壁·万邦咸宁。
解读
—、“千古赤壁”,从苏东坡词《浪淘沙·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之词句表述集句而成。周郎赤壁特指咸宁境内武赤壁;咸宁辖县级赤壁市,其水域长江边上有赤壁摩崖石刻,石刻旁还有三国赤壁之战主题文化公园。综上述,“千古赤壁”对咸宁历史、文化主题而言,同时具有排它性和决定性的逻辑特征。
二、“咸宁”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朝的典籍中。《周易》中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合,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尚书·大禹谟》中也说:野无遗贤,万邦咸宁。”后周世宗显徳二年,升永安场为永安县,属鄂州。此为咸宁立县之始。宋真宗景徳四年,为避宋太祖赵匡胤永安陵讳,按《易·乾象》中“万国咸宁”与“永安”近义之意,改为咸宁县。
“万邦咸宁”与“万国咸宁”近义,为专有、专用典故、成语。本文将主谓结构的“万帮咸宁”借用、化用、改用为偏正结构词组——万邦“咸宁”:一含“咸宁”安宁、祥和之意,二指“咸宁”为万邦之“咸宁”,三喻万邦如“咸宁”般和谐、吉祥、安宁。
三,“千古赤壁”对“万邦咸宁”,对仗工美,上下文互文互训,气魂宏大,是具有历史感的沧桑而厚重之大写意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