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沙龙 > 专讯 > 正文

发掘散落在民间的中国“好声音” ——中华网专访河南戏曲声音博物馆馆长连晓东(3)

2016-04-07 17:31:20  采&编/杨红军 刘淑玲 摄/杨红军  中华网文化  参与评论()人

虽然他们是这样一个不是特别好的情况,但是他们的艺术,我感觉很好,他们就保留了那种传统的唱法。我们通过她想呼吁大家来关注一下濒临失传的这些民间艺人的艺术。后来我们就把盲人郑玉荣请到舞台,我们给她录,录完之后,我们发现了很多优点,比方她虽然唱的是坠子,比方《大明英雄会》,这是个大头书,里面有十几个角色,她一个人演绎,但是她唱男的时候,她为了表现人物那种高大、勇猛,她会借鉴那种豫西调的旋律,她为了表现那种穷苦人家的妇女受压迫、哭哭啼啼的时候,她会借鉴一些曲剧的旋律,揉到坠子当中,听着还是很丰富、很好。我们想通过以郑玉荣为代表的这样一个艺人,让更多人去关注他们,因为他们的艺术虽然在民间,但是他们代表了民间艺人的生存状态、对传统文化的一个态度。因为他们一方面是靠这个生存,再一个他们是喜欢这个,他们是敬畏传统,发自内心的去喜欢。像郑玉荣,她虽然看不见,她一般都是后半夜学,倾听着老录音,学到天亮,每天都这样。她不像田连元老师他们说书的,只说唱。她连说带唱几个小时,我们以前录,一天能录五个小时,那么多人物、那么多词,她都能记住。

发掘散落在民间的中国“好声音” ——中华网专访河南戏曲声音博物馆馆长连晓东

发掘散落在民间的中国“好声音” ——中华网专访河南戏曲声音博物馆馆长连晓东

5、中华网:马街书会算是曲艺艺术的一个峰会吗?

连晓东:马街书会是在河南平顶山宝丰县马街这个地方,因为平顶山宝丰本来是一个曲艺之乡,说坠子书的、大鼓书的、相声的很多,这个马街书会到目前为止,大概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你想想,这样一个民间自发形成的聚会,它能够延续这么多年,它一定有它很多的道理在里面。每年这个时间,大家汇集在一起,就像现在的展览会一样,可以获得我今后一年的收入、演出的市场机会。因为它有它的价值,各有所需,所以这么多年,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逐渐就形成了这样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我们都叫它麦田边的曲艺传承的盛会,现在引起了很多的关注,因为以前是民众自发的,现在也受政府的保护了,申报了国家非遗,当地也建了马街书会的博物馆。

6、中华网:您参加了多次马街书会,可不可以从马街书会来看一下民间戏曲发展的一个趋势?或者说未来会有什么样的走向?

连晓东:现在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要扶持民间的这些文艺院团,一方面是国家拨资金来扶持,维持它的发展,另一方面鼓励艺人、演员们自身行动起来,首先把艺术精益求精,艺术学到手,然后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开拓市场。

传统文化艺术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受到一定的冲击,但是它一定是有它自身的价值的,是我们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组成的重要部分,特别戏曲在艺术当中,它保留了很多中国的传统文化。社会在发展,任何事都是在不停地往前发展,不管怎么样发展,万变不离其宗,我们自己民族性的东西,它一定有它的价值所在,特别针对这些年轻的一代,我感觉应该有这个责任,特别像我们媒体人,我们更应该有这个责任。以前说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我们要大力宣传这些优秀传统文,让年轻人真正地去了解,走到剧场里面去听,亲身感受它的魅力。

采&编/杨红军刘淑玲

摄/杨红军

(责任编辑:刘畅 CC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