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和心灵的感光--新中国电影回顾
复兴之路
改革开放使中国电影再度走上充满生机的复兴之路。1980年,政府“优秀影片奖”和《大众电影》百花奖相继恢复;次年,由专家组成评委的金鸡奖也告创设。在思想解放的时代氛围、活跃的艺术竞争和高涨的理论热潮中,新时期前期的电影创作不断向新的高度攀登。
《巴山夜雨》、《天云山传奇》等影片对历史灾难的深刻反思,《小花》、《归心似箭》等影片对人性、人情之美的细腻挖掘,《血,总是热的》等影片对现实变革的热切呼唤,《孙中山》等影片对民族革命的史诗般的再现……这些都构成了银幕对时代和心灵的出色感兴。与此同时,随着简单的“工具意识”的淡化和扬弃,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也都从各自的文化优势出发,从不同的侧面体现出了对电影语言的锐意革新。尤其是第四代、第五代导演的相继崛起,不仅展示了纪实美学和造型美学的新鲜、动人的魅力,而且也宣告了新中国国影史上的一次大规模艺术接力的完成。
|
《天云山传奇》(1980年)
反思和启蒙,是新时期伊始电影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部《天去山传奇》,既是思想解放运动的产物,同时又以巨大的社会反响,成为思想解放运动的有力推动者。
|
《黄土地》(1984年)
“第五代电影”可以看做是一场艺术运动。如今,这场运动已然过去,但其影响却很深远。作为“第五代电影”的代表作,《黄土地》理由被人们一再提及。
《孙中山》(1986年)
既以出色的场面营造、再现波澜壮阔的历史情景,又把镜头探入伟人的内心深层,使得《孙中山》不仅被视为当年“巨片”创作的领头之作,而且也成了中国传记类影片的一个里
程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