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

她采访了成千上万个孩子、妇女、男人,通过这种方式,为我们呈现了那些我们不太了解的人们的历史……

在流亡之地书写真实

2015年10月8日,继蒲宁、帕斯捷尔纳克、肖洛霍夫、索尔仁尼琴和布罗茨基之后,67岁的白俄罗斯女作家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成了诺贝尔奖百余年历史上第六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俄语作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记者作家。所以,俄罗斯评论家玛雅·库切尔斯卡娅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此次授奖完成了一个“空翻”。

她的父亲是白俄罗斯人,母亲是乌克兰人,作为曾经的苏联公民,阿列克谢耶维奇认为自己的写作从未离开苏联,战争成为她观察这个国家的切入点。在苏联,写战争题材的作品更多的是把战争里的同胞塑造成英雄,而她的文字里,体现的则是战争对生命的摧残以及军人对战争的反思。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女性,又是一名记者,这双重的直觉让她在看待苏联参与其中的二战和阿富汗战争时,有了不同的视角。

“已经有数以千计的战争作品,薄薄的和厚厚的,大名鼎鼎的和默默无闻的,更有很多人写文章评论这些作品。不过,那些书通通都是男人写男人的。关于战争的一切,我们都是从男人口中得到的。我们全都被男人的战争观念和战争感受俘获了,连语言都是男人式的。”

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

揭开谎言国度的一角

由于《锌皮娃娃兵》中对于苏联和阿富汗战争的很多描写触动了军方和当时的政府,该书出版后多次遭到攻击,阿列克谢耶维奇本人也曾被起诉,被禁止在公众场合露面,也曾被怀疑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成员。从2000年开始,阿列克谢耶维奇到法国等国家寻求政治避难,漂泊在外长达十年之久。尽管她的作品已经被翻译成35种语言,也在欧洲获得了很多奖项,但是在白俄罗斯依然被冠以“被禁作家”。

俄罗斯视野下 阿列克谢耶维奇 依然是白俄罗斯的“被禁作家”的阿列克谢耶维奇

斯维特拉娜仅仅是揭开了这个谎言国度触目惊心的一角,而在它统御的广大的领土上,曾经蛊惑过成千上万人的心智,让他们自愿服从于它的统治,甚至为它赴汤蹈火,慷慨捐躯。

谎言最令人可怖之处也正在于此,它不仅宣扬虚假的事实,淆乱常规的判断力,更扭曲正常的人性,使人心甘情愿加入到这场谎言的大合唱中,甚至将真相视为走调的杂音。就像斯维特拉娜所写的那样:“如果我把这些事写下来,谁能相信我?”意识形态教化下的人们应该关心的是英雄,是牺牲的伟大,是不容置疑的真理,这些真理已经被长期的教育训导灌进人们的脑袋,任何胆敢不用这种眼光去看待问题的人都是大逆不道。

“如果你回望我们的整个历史就会发现那是所有人的坟墓与血腥的屠杀,是刽子手与受害者之间永恒的对话……这就是我们的历史,而这也是我的书的主题。这是我的地狱,是我从一个人走向另一个人的道路。”

这也是斯维特拉娜所背负的诅咒,在谎言之地上,说出真相成为了一场曲高和寡的革命。她看得太多,以至于她的文字承受着太多的重量:审判、窃听、流亡,还有噩梦,这也是她必须付出的代价。如果一个人的真理是怀疑一切,那么在面对喇叭里的真理,电视里的真理和用塑料袋装回来的头颅、胳膊和剥下来的皮组织的真理时,也许学会噤声才是最明智的选择,但她还是很不明智地选择说出她所看到的真相——这些令人不安、沮丧、困惑、质疑、苦痛、拒绝的真相,只有说出来,才能让人知道,在谎言之地,说出真相何其艰难。

但是它值得。

相关报道: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