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燕世超在张恨水国际文学研讨会上的演讲:张恨水文学遗产的精神价值与当代性

2017-08-22 14:36:53    中华网文化  参与评论()条

一是忠于历史真实,

弘扬

爱国主义精神。

张恨水以其对国家、民族的忠诚和对历史的高度负责,记录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悲壮场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长篇小说

《大江东去》真实地描写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虎贲万岁》描写抗日时期我正面战场上与日军激烈鏖战、八千将士殉国的壮烈情景,《东北四连长》、《啼笑因缘续集》和《巷战之夜》也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抗日战争的真实画面,迎合了爱国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是在西风东渐时独立思考,弘扬传统文化。

张恨水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传统文化普遍受到质疑和批判、西方文化大行其道的时代。张恨水对此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坚信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在现代生活中具有不可取代的意义。其伦理小说《似水流年》(又名《黄金时代》)与《现代青年》就是在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本的前提下对西方腐朽文化反思的代表作,他的许多散文对中西文化鞭辟入里的分析同样令人信服。

三是注重生活体验,坚持底层写作。

写老百姓关心的事,写老百姓自己的事,以平民视角观察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是张恨水始终不渝的工作。为了不断获取新的信息,他常常深入民间,观察和体验生活,像

《夜深沉》、《秦淮世家》以及《北雁南飞》、《玉交枝》这样描写城乡生活细致入微、各种人物栩栩如生的作品,没有对现实生活的深入体验是不可能做到的。1934年他自费去西北考察民生疾苦,即使在非常艰苦和繁忙的八年全面抗战岁月里,张恨水还抽空去和当地老乡“摆龙门阵”,调查农民的生活现状,这是绝大多数作家包括那些空头革命文学家不屑于做、也绝对做不到的。

相关报道: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