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走进守艺2.0时代——我们再出发”主题沙龙成功举办

2017-10-29 18:57:12    中华网文化  参与评论()条

刘煊岐:生活的困顿阻碍手艺的传承

刘煊岐为观众讲述了他在2014年走访过的手艺人朱师傅的故事。朱师傅14岁学艺,最多的时候有29位徒弟,忙起来师徒30人全部干活都干不完,“我们的篮子、菜篓、饭篓、捕鱼的筐,都是他编的。”

然而,辉煌不再,如今的朱师傅却面临着手艺无人可传的困境。原本和他学艺的儿子为了孩子教育,不得不去城里贷款买房,一直在打工还债,导致他的手艺无法传承,一家人也不能团聚。“现在生产生活都变了,很多人用不上这些东西了,没有人来学了。”

刘煊岐表示,“守艺中华”项目的发起,正是为了通过媒体平台的传播,把更多地方文化传播给大家,让更多人参与传统技艺的传承与保护,从而改变像朱师傅这样的老手艺人的生活。

北京服装学院男装设计专业创建人、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杨洁

北京服装学院男装设计专业创建人、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杨洁

杨洁:如何改变少数民族手艺藏在深山人未知的现状

杨洁作为来自湘西的苗族人,“守艺中华”的采风宣传片让他深有感触,“我们所面对的现实其实是非常惭愧的,很多人最初的时候用来糊口。苗绣有一个更伟大的使命,它在装扮自己的生活,当这种装扮生活被整个时代打破之后,很多人不再去做这件事情了。时代变了,它们需要适应这个新的时代。”

他提出,中国手艺和文化的复兴之所以发生在当下,而不是几十年前,是因为中国现在强盛起来了。“我们需要发出话语权,话语权最大载体就是文化,只有当你文化足够强盛的时候,你说你苗绣是最棒的,你缂丝是最棒的,才有人信。”

杨洁表示,时代已经变化了,民族文化想要在新时代找准自己的定位,必须找到创新点,真正巧妙且不动声色融入到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中去。“不管你定位高、中、低,你都要进入到老百姓真正整个社会的需求当中去,它才能产生价值。”

对此,杨洁试图通过将苗族文化载入自己的设计作品当中,通过国际时装周等活动传播到国际舞台的方式,来宣传民族文化。

北京服装学院纺织品设计专业教授王越平

北京服装学院纺织品设计专业教授王越平

王越平:传统技艺应并融入当下设计

王越平向观众诉说了传统技艺传承的一个难点:“一方面我们希望传统手工艺能够真正的传承下来,另外一方面又要应用。中间这个环节是一个桥梁,如果中间断了,它们的连接就会非常欠缺。”

“我们特别需要让孩子们、让下一代年轻人有更多了解,这也是我们的一种责任感。”对此,北京服装学院在近几年举办了一个传承班,对学生进行普及性培养。

王越平表示,传承技艺并不仅是听讲座、说故事、看访谈这样简单,“我们需要更多深度的了解,学生会在实验室做它。就像蓝印花布,有这样的课程,从刻板等一步一步染出作品来。”

中华网内容运营部总监穆晓航

中华网内容运营部总监穆晓航

相关报道: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