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表示,新时代的重要标志是继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国防之后的第五个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标本兼治的公益系统工程将会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新时代的新要求相比,我们国家的公益是相对滞后的。新时代的新公益,新要求就是参与社会治理体系,搭建有效可信的平台和参与渠道,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新公益的核心就是授人以渔。
而如何以有限的资源应对看似无边的社会问题?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一诺在主题演讲《无惧孤独:追求发展与平等》中表示,一方面要接“地”,认识全面而非片面的事实,从而正确定义问题;然后要触碰“天”,为无声的群体发声,建设性叙事,多维度创新以寻求破局。“最终,我们需要更多这样‘顶天立地’的公益人。”
来自德国、走过45个国家、扎根云南教育扶贫的国际志愿者迈克尔·海尔曼先生,分享了《国际志愿者眼中的中国公益》,他说,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是创造未来——我们所有人都必须成为和平创造者。
迈克尔·海尔曼演讲
行业大咖直击科技向善痛点
随后的善学对谈环节,就“5G时代的科技向善与公益人文”,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善学文化中心首席导师、慈济基金会主任何日生,北京邮电大学教授、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吕廷杰,北京沃启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阿里巴巴集团政策研究室主任朱卫国展开讨论。凤凰网公益主编、女童保护基金发起人、北京众一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孙雪梅担任善学对谈环节主持人。
古有“人性本善”“善人者,人亦善之”。如何定义“善”?何日生直言:“善是东西方文明的核心议题。对于西方,善是真理。对于中国,善是利益万民、利益万物。善,是以利他为动机,以和合为手段。和合是善。善的理想是‘与万物合一’‘与万法合一’的共善。”
何日生谈对善的理解
来自阿里巴巴的朱卫国,从数字技术角度强调,科技向善是数字技术时代的一种焦虑。“以AI和区块链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不但在创造价值,而且在创造价值观。与其说科技向善是一种觉悟的表达,不如说是一种焦虑的表达,一种来自科技巨头的强烈伦理焦虑。因为意志的本质是人心惟危的半推半就,善恶都在一念之间,善恶都在自由的神秘性中,有其渊源。科技向善是数字时代的夕惕若厉。”
朱卫国谈“科技向善”
9月19日-23日,第十三届2019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在杭州白马湖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行。本届大会以“创意城市·联结世界”为主题,呈现了一场国际化的文创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