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冯友兰被鲁迅称为“安分守己” 为何不被胡适欣赏?(1)

2016-11-11 16:01:51    北京晚报  参与评论()人

-唐山

去日南边望北云,

归时东国拜西邻。

若惊道术多迁变,

请向兴亡事里寻。

这首诗出自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之手。冯友兰是中国近代以来泰斗级的哲学大师,被认为是中国现代哲学史上“最先具备哲学史家资格的学者”,对许多西方人来说,冯友兰就是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就是冯友兰。

然而,冯友兰的老师胡适对其却颇不欣赏,1961年4月30日,胡适在与朋友交谈中竟称:“他(冯友兰)本来是个会打算的人,在北平卖了不少的房地产。1950年在檀香山买了三个很大的冰箱带回去,冰箱里都装满东西,带到大陆去做买卖,预备大赚一笔的。他平日留起长胡子,也是不肯花剃胡子的钱。”

其实,冰箱之说是误传,冯友兰确实从美国买回一台冰箱,但后来捐给了清华大学医院。

刻薄如此,似非胡适风格,冯友兰究竟怎么得罪胡适了?

杜威更看好冯友兰

1895年12月,冯友兰生于河南唐河县。

冯家祖籍山西高平,清初至唐河县,并在那里发家。传说一日大雨,有卖布老人将沾湿的布寄存在冯家,此后老人再未归来,冯家遂将布出售,因而大富。

冯友兰少年时家有1500亩地,故6岁时便入家塾。他的弟弟、妹妹均学有所成(弟弟冯景兰是地质学家,妹妹冯沅君是文学史家),号为“三冯”。

冯友兰从小口吃,13岁时,他的伯父在春节时出了一个灯谜:“慈禧太后过生日——打一字。”无人能应,冯友兰说:“慈禧太后生日是十月十日,合起来恰好是‘朝’字。”冯友兰的父亲大为惊异。

1915年,冯友兰考入北京大学,“到了1917年,胡适到北大来了。我们那时候已经是三年级了”,而胡适教的是大一,所以胡只在名义上是冯的老师。

大学毕业后,冯友兰在河南第一工业学校任教,次年考取官费留学生,在去美国攻读哲学前,他特别咨询胡适,胡问道:“你要学新哲学,还是学旧哲学?”冯友兰表示他要学新哲学,胡适说:那你就不要去哈佛大学,去哥伦比亚大学吧。

胡适也是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生,他曾说:“我的思想受两个人的影响最大:一个是赫胥黎,一个是杜威先生。”杜威是美国著名哲学家,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但杜威对胡适学业的评价不高,却称赞冯友兰是“真正的学者材料”。

1923年,冯友兰获得博士文凭。

成了清华的曾国藩

冯友兰回国后,谋职颇不顺,只能在刚成立的中州大学(今河南大学前身)当教授。

1925年9月,冯友兰给胡适写信,说:“近见报载教育部将设国立编译馆,未知果能办成否……若有机会,甚望先生为图之也。”信末落款为“学生冯友兰鞠躬”,可谓谦恭已极,但胡适似乎并未帮忙。

推测原因有二:首先,求胡适谋职的人太多,他与冯友兰并无深交;其次,冯友兰口吃,胡适认为他英文糟糕。

此后几年,冯友兰均漂泊不定。

1928年6月,国民党北伐入京,蒋介石派他的秘书罗家伦出任清华大学校长,同年9月,冯友兰被清华大学聘用,冯称找到了“安身立命之地”,此后他长期在清华,直到1952年院系调整才离开。

当时清华大学与燕京大学均靠外资,故教员能按时领到工资,可以一边教书一边做学问,是令人向往的职位。此前冯友兰已在燕京大学任教,但他嫌弃“教会学校(指燕京大学)出身的人有一种教会味,其精神面貌跟中国人办的学校出身的人有显著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