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冯友兰被鲁迅称为“安分守己” 为何不被胡适欣赏?(2)

2016-11-11 16:01:51    北京晚报  参与评论()人

在清华,冯友兰展现出善于处事的长处。1930年,清华学生发起“驱罗”运动,罗家伦被迫辞职,罗的亲信杨振声、张广舆等纷纷离去,冯友兰却扛过了“倒冯”风潮,此后梅贻琦当校长,冯友兰又成了梅的亲信,冯友兰也被人戏称为“清华的曾国藩”。

被鲁迅称为“安分守己”

1930年,冯友兰将刚完成的《中国哲学史》送给胡适,胡很快回信,对《老子》写作时间这一问题提出异议。

冯友兰认为《论语》早于《老子》,因为:首先,“孔子以前,无私人著述之事”;其次,“《老子》非问答体”;其三,“《老子》之文为简明之‘经’,可见其为战国时之作品”。

胡适认为这三点均不能算是证据(后来考古发现证明,胡适的说法是正确的)。

冯友兰撰文公开回应胡适,对于第三点,竟称“我是引用傅孟真(傅斯年)先生说”,胡适认为冯这是“丐辞”。

对于胡的质疑,冯友兰再度公开答复:“我并非考据家……我的贡献就是指出现在所有证《老子》一书晚出的证据,若一一看起来,都是不充分的证据。但合起来,却是很强有力的证据。”此辩法已近乎无聊。

1930年后,冯友兰学术成绩不断,他在清华的地位也不断上升,成为梅贻琦、叶企孙之后的第三号人物。胡适此前因《中国哲学史大纲》闻名,冯友兰的哲学史研究后来居上,令二人关系微妙。

1934年,冯友兰到英国讲学,经法国、瑞士、德国后到苏联访问,最后在捷克的布拉格参加国际哲学会议。回国后,冯友兰突被何应钦部下特务捕去,原来特务们得报告称有中共代表赴俄,带回重要信息,误认为冯友兰就是中共代表。经清华校方斡旋,第二天将冯放回,何应钦并电令相关人员道歉。

一个多月后,鲁迅在给友人信中称:“安分守己如冯友兰,且要被逮,可以推知其他了。”

联大校歌究竟是谁写的

抗战爆发后,北大、清华、南开组成西南联大,由于清华实力最强(1937年时,联大全校共有教师148人,其中北大55人,南开只有20人,清华占教师总人数的50%),故冯友兰出任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

联大当时矛盾重重,学生在搬进新宿舍后不久,三位校长巡视,蒋梦麟认为不宜居住,张伯苓则说学生应该接受锻炼,蒋反驳说:“如果是我的孩子,我就不要他住在这宿舍里!”张伯苓则说:“倘若是我的孩子,我一定要他住在这宿舍里!”

蒋梦麟曾给胡适写信:“有时不免痛责兄(指胡适)与雪艇(王世杰)、孟真(傅斯年)之创联大之议……我发狠时很想把你们三人一人一棍打死。”

冯友兰曾将联大形容为旧社会大家庭,下面各房都有私房,却都靠着大家长活。冯友兰等人艰难维持局面,体现出教育家的风采。

北大文科不甘心被清华压制,罗常培等人多次写信邀请胡适回国重振北大,胡适未予回应。此时冯友兰亦出言不慎,一次有人拿论文《1927年以前胡适对中国文化界的影响》请教冯友兰,冯说这个题目很好,“因为过了1927,他(指胡适)也就没……没……没得影响啦”,冯甚至在课堂上也公开这样说。

值得一提的是,冯友兰还是联大校歌的词作者,此前人们多误认为是罗庸,但据《朱自清日记》,1938年10月30日,校歌委员会接受了罗庸所写歌词,可到1939年6月14日,校歌委员会又决定改用冯友兰写的歌词。

让蒋介石潸然落泪

不少人认为冯友兰因1934年被捕而倾向左派,其实后来冯友兰与蒋介石颇有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