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传下去,赚到钱——一个民族民间工艺大师的心愿

2016-12-24 15:27:31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贵阳12月24日电 题:传下去,赚到钱——一个民族民间工艺大师的心愿

新华社记者肖艳

“拿到这个证我太开心了,做刺绣、蜡染更有信心了。”着一身苗家盛装的熊丽手里拿着刚领的贵州首届民族民间工艺大师证书,兴奋地对记者说。她刚被省里认定为贵州刺绣、蜡染以及剪纸的民族民间工艺大师。

为了加强贵州民族民间工艺的保护传承,培养民族民间领军人物,打造“多彩贵州文化强省”,贵州省民事宗教委员会连同贵州省民协、文联,用5年的时间,在全省认定民间工艺大师,推出122名包括民族蜡染、建筑、银饰、刺绣、剪纸、制茶等6大类手工艺人。

熊丽家住贵州毕节市纳雍县猪场乡湾子村,村子里的苗族女子擅长蜡染和刺绣,熊丽从小耳濡目染,十二三岁就开始自己上手。

“这些手艺都是从小开始学,我婆婆传给我妈妈,我妈妈又传给我。在我们苗寨里有一种说法,没有学会这些技艺说明心不灵手不巧,很难找到对象。”熊丽说,苗家姑娘出嫁的嫁妆都是自己做,她自己的五套嫁妆就是自己一笔一画、一针一线做的。

苗家衣袖上的蜡染花纹纷繁复杂,图案都是画蜡染的人自己构想的,没有任何可以参照的模板,画出来的图案独一无二,“反正就是想咋个画就咋个画。”熊丽说。

“这个图案,称太阳花;这种格子是以前苗寨人家的楼梯;这个一层一层的,是山里人看到的大山;这些小点儿就是晚上看到的小星星……每一个花纹都有来历和意义。”熊丽指着衣袖上的图案说。

无论多忙,熊丽每天坚持磨练手艺,技艺日益精湛,名气传开了,有了机会参加省级和全国性的赛事。“我每次参加比赛都能获奖,手艺得到了更多人认可,而且参加比赛也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熊丽介绍,最近,她和姐妹们正为北京的一家公司生产蜡染电脑包、手提包。她欣慰地表示,以前只是想着要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传承下去,现在可以用这些宝贝挣钱了,已经做了四五批货,每批都能有两三万元毛收入。

“当时北京的那个老板说了一句‘最好的东西藏在山旮旯里没有人发现’,我听了很感动。我还要加油,把我的手艺教给更多女同胞。让老祖宗的手艺、文化传下去,让大家赚到钱过上幸福生活,就是我的愿望。”熊丽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