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焦作孟州老窑洞变身“中国最美乡村图书馆”(1)

2016-12-26 17:08:37    大河网  参与评论()人

图书馆内景,最大限度保留了窑洞风貌。

□记者段伟朵文平伟摄影

核心提示丨冬日,暖阳,窑洞,书香。古朴的明清窑洞院落,交织着现代设计理念。耕读传家,是古老传统的声音,也是今时今日的继承。近日,记者来到焦作孟州莫沟村,探访一座由古院落、老窑洞改造设计的图书馆——“老苗窑洞书馆”。

故事

3个被图书馆改变生活的村民

50岁农村妇女成了“上班族”

24岁那一年,吉爱能嫁到了莫沟村。

莫沟村当年不是个富村,村民们挖建窑洞,依沟而居,当地流传一首民谣:“贵客来到我家堂,休笑我家无瓦房,土窑好似神仙洞,冬天暖来夏天凉。”

但窑洞虽好,毕竟不通风、不见光,且沟下交通不便,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莫沟村的村民逐渐搬离沟底,在上面建起了现代化的村庄院落,沟下的窑洞,慢慢就成了遗留的风景。

吉爱能嫁到莫沟村的时候,夫家已经搬离了窑洞,住窑洞什么感受,她没有亲历。偶尔小孩子们去沟下的窑洞里玩耍,傍晚3个儿子放学没有按时归来,她会站在村头呼喊孩儿的名字,不一会儿,几个小子就嘻嘻哈哈跑上来了。

她没想到,50岁的时候,却再度以窑洞为伴,还有了一份按点上班的工作。去年春天,村里邀请几个设计师,把沟下一处窑洞宅院改造成图书馆,村里几个妇女成了图书管理员,吉爱能是其中一员。在这个“老苗窑洞书馆”里,每天有8个小时守着5万多册图书,吉爱能心里高兴。

74岁老人重读年轻时错过的书

万奇功年轻时候是个积极分子,工作努力,思想进步,奋斗了一辈子,退休后在老家含饴弄孙,偶尔打打麻将消遣。

从今年开始,74岁的万奇功不再靠打麻将消遣时光了,他有了新去处。

“老苗窑洞书馆”距离他的家也就百十米,每天下午或者晚上,老万吃罢饭,会先去沟底沿着河转悠一圈,然后信步到图书馆,养生类的、军事类的、历史类的,随便什么书,老万拿出揣在怀里的老花镜,一本书慢慢读着,时光似乎也慢了下来。

“年轻时候没机会看书,现在把年轻时候错过的书,可以重新再读起来啦!”老万十分感慨。

28岁打工者返乡淘金

28岁的苗建民是莫沟村的“新土著”,没住过窑洞,在外读大学、工作,却因为窑洞改造,重返家乡。

“我有一种预感,家乡正在变化,向外发展或许不如回归。”苗建民说,作家凤川曾写给莫沟村一首诗,道尽故乡风情:“当我老了/心无旁挂/带上厮守一生的她/去莫沟老家/远离喧嚣与繁华/觅一处窑洞住下……”

去年回到家乡,苗建民成为莫沟村淘宝店负责人,还花30多万把自家改造成了农家乐,农家乐距离“老苗窑洞书馆”5分钟路程,为汲取完精神食粮的书客们提供现实食粮。

探访

书香和泥土香交织,古朴与现代融合

23日上午,阳光正好,记者前往“老苗窑洞书馆”,一株120岁的古树,站在一旁“迎客”。顺着土坡下去,一座老院子正在冬日暖阳中怡然自乐,院里有老树、有磨盘、有鸡窝,院门口“耕读传家”4个字的古老楹联,在红灯笼的掩映下,古朴又醒目。整个院落分为成人阅览室、少儿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韩愈书屋、书法室等不同功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