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后期的名人,尤其是名臣,要说读书多的,曾国藩绝对算一个。一则他本身的经历有说服力,能在残酷的科举考试中考上进士,读书不会少到哪里去;二则他在学问上有所树立,尤其是将桐城派文章发扬光大,自立湘乡派,也算一代文学大家。再说他的家书,也成为倡导读书的典范,要说曾国藩没读书,怎么都说不过去。
然而,老曾却在家书中,感叹自己读书不多,希望后辈吸取他的教训,这是怎么回事?
惊人之语:
北宋名相寇准不学无术?
在说曾国藩读书之前,先说说北宋的名相寇准。看过《杨家将》的人都知道寇准,他是一代名臣,贤臣,有担当,能任大事,在国家危难关头能挺身而出,化解危机,催促宋真宗上前线,亲自指挥抵御契丹的战役,就充分说明了他的杰出。至于要说读书,寇准也不会差,他十九岁就中进士,当时有大臣都嫌他太年轻,劝他把头发染白一点。十九岁能考中进士的,读书那肯定是顶呱呱的学霸。
然而,却有人批评寇准“不学无术”。此人叫张咏,如今名气远不如寇准,但在当时却是北宋栋梁,他长期镇守四川,治理有方,深得民心,而且还颇有建树,例如发明纸钞交子。在北宋,他算得上德高望重。这位张大人,却对寇准评价不高,听说寇准封相的时候,他不冷不热地一句,说寇准是个奇才,可惜“学术不足”。这话也不知道有没有传到寇准耳朵里。
后来寇准遇到张咏,很谦虚地向他讨教:张老,您有什么可以教导我的?
张咏不好直说,但又得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于是就说,小寇,你去读一读《汉书》里的《霍光传》。等张咏一走,小寇马上去翻《霍光传》,翻来翻去,翻到这么一句话:“不学无术”,冰雪聪明的寇准马上明白了,有点不高兴地说:老张是说我不学无术啊。
张咏为什么说寇准不学无术?史书上没有专门的解释,可能是说寇准刚直有余,不会容人。再深究下去,就是说寇准没有从典籍里吸取做人的智慧,还嫩着点。那么,可以由此推测,寇准的不学无术,是指他虽然是应试教育的佼佼者,但并不等于他在学术上能有所建树,也就是说没有搞好继续教育,在学问上深钻,导致有些地方不能圆熟通透,尤其是度量还有不足之处。
其实,古人读书,也分为应试教育和学识教育,应试教育为了眼前功名,学识教育为了长久发展。
从这个角度去看待,就不难理解寇准读到《霍光传》时为何独独看到了“不学无术”这句话,更何况他身为大宋栋梁,国事繁忙,读书更是奢侈之事。赵普所说的“半部论语治天下”,一方面是为《论语》打个广告;另外也说明他忙到实在没有时间读书。由此及彼,也不难理解曾国藩为什么痛恨自己读书不多了,他也有跟寇准一样的感受,一样的痛处。这种痛处,只有爱好读书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沉重之语:
死前一年叹息读书不多
曾国藩年轻的时候信心满满,列了一大堆必读书目,也立下远大的读书志向,希望自己在学识上和学问上都有建树。这说明他对自己是有要求的,凡是好读书,好求知的人都对自己有要求。他在京城为官十年,也是读书十年。然后碰上天下大变,于是放下书本去办团练,接着又是洋务运动,基本上就是在历史潮流的漩涡里转来转去,身不由己,顺流也好,逆流也好,读书已经不再是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