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归侨将领叶飞:革命激流中五经“生死关”(1)

2016-12-15 17:40:04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一、生于南洋返祖归根

素有小叶挺之称的叶飞将军是开国将领中为数不多的归侨将领。

1914年,叶飞出生于菲律宾奎松省地亚望镇的一个菲华混合家庭。父亲叶荪卫是镇上的菲籍华人,母亲麦尔卡托是当地土著菲律宾居民。

为了不使儿子忘了自己的“根”在中华,叶荪卫征得妻子的同意,于1919年将7岁的长子叶启存和5岁的次子叶启亨(叶飞)送回祖籍——中国福建南安金淘乡上学,让两个儿子自小就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

叶飞的国文老师对他也是对莘莘学子讲,南安人杰地灵,历史上曾出过两个响当当的人物,一位是人所共知的郑成功,这位民族英雄率部跨海从荷兰人手里将台湾收复,一直被南安人引为骄傲。另一个则是曾在明、清两朝为官的洪承畴,洪助清灭明后,享受荣华富贵。当他派人去南安故里,接年迈老母赴京享福时,深明大义的洪母愤愤地对来人说,我儿子在松山为大明战死,大明皇帝都祭奠过他了,哪个汉奸敢冒充我的儿子?她再也不认洪承畴这个败类儿子了。

“洪母骂畴”的故事,深深地铭刻在叶飞幼小的心灵里,他自小就发誓做人就要像郑成功,而不做洪承畴那样没有民族气节的小人。

二、在时代洪流中投身革命

叶飞12岁那年,以优等生的成绩考入厦门港中山中学。在厦门中山中学,他手捧着《新青年》、《语丝》、《奔流》和“创造社”、“太阳社”的那些热情奔放的进步书刊爱不释手。这些报刊上的小说和滚烫的诗句,激发他勇敢地投身于时代的潮流,在大革命失败后的一片白色恐怖中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从此走上了职业革命者的生涯,在中共领导的地下斗争中很快便崭露头角。在革命的激流中他几经生死的传奇,足以让人惊叹。他生前曾说过:我一生至少有五次应该死而没有死。最危险的一次是1933年冬天的一个夜晚,他在闽东福安召集中共地下党组织开会时,突遭敌人袭击。敌人是有备而来,近距离的向他连开六枪,他中了三枪:一枪从左脸颊打进,一枪从左胸打进,一枪打在了腿上。他硬是凭着年青旺盛的生命力,以非人的毅力顽强的爬出竹楼,爬进松林。左胸上的那颗子弹,直到逝世后才从他胸口处取出。

最具传奇性的一次则是发生在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期间。那时,他担任中共闽赣省委委员、闽赣省军区司令员的重要领导职务。当时,中共闽赣省委主要领导人对他产生政治误会,命人将他诱捕后捆在竹笼子里押往省委机关驻地。押解途中遇到敌人伏击,抬送他的两名群众听到枪声四起便掼下竹笼逃命而去,负责押解的赤卫队员只顾还击而将他放在一边。叶飞拼命挣扎出竹笼,但被反绑着的双手使他无法直立,只得顺坡滚下山崖,幸好被树枝挂住,没有摔死,后被一个山民救助。这样既避免死于敌人枪下,又避免被自己人审讯后处决。

不久,省委查清了事件真相,作为一名红军高级指挥员,叶飞又官复原职。

三、“叶先生……你是个书生嘛!”

经历了无数次生与死的搏斗,“小叶司令”的大名在闽东大地谁人不知,那个不晓?!

1937年12月,新四军在江西南昌设立了办事处,受命组建新四军军部的南方八省党和红军的领导人项英、陈毅派人到闽东与叶飞联系,要叶飞到南昌领受任务。接到通知后,叶飞立即动身。在他途经福州时,赞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共赴国难的国民党福建省主席陈仪闻讯,一定要见见这位威震八闽的闽东工农红军的最高长官,特备酒宴招待叶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