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燕园贝公楼记趣:设计者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理解不到位

2018-03-30 18:09:02    北京日报  参与评论()人

贝施福逝世之后,他在中国的藏书捐赠给了燕京大学图书馆。今天,我们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的老燕大特藏中,还能找到100余册有他亲笔签名的书籍。在1933年《燕京大学图书馆概况》介绍西文东方学文库时,特别强调这个收藏是“关于研究中国及东方文化的西文书籍。至1933年,共有4279册,其中一部分为前贝主教所赠”。

贝公楼的设计者是燕京大学的规划师亨利·墨菲。1914年,墨菲第一次参观故宫的时候,壮丽的紫禁城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年之后,他终于有机会在燕京大学的蓝图上表达他对中国建筑的理解和对故宫的神往。

建成之后的燕京大学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校园,一时名流云集。钱穆在1930年,经顾颉刚推荐,出任燕京大学国文讲师。他在《师友杂忆》中写道:

“燕京大学一切建筑本皆以美国捐款人姓名标榜,如M楼、S楼、贝公楼,今虽以中文翻译(按即穆楼、适楼),论其实,则仍是西方精神……天津南开大学哲学系教授冯柳漪,一日来访,告余:‘燕大建筑皆仿中国宫殿式,楼角四面翘起,屋脊亦高耸,望之巍然,在世界建筑中,洵不失为一特色。然中国宫殿,其殿基必高峙地上,始为相称。今燕大诸建筑,殿基皆平铺地面,如人峨冠高冕,而两足只穿薄底鞋,不穿厚底靴,望之有失体统。’余叹为行家之名言。”

这段对燕京大学建筑的评价生动形象,一些人以为是钱穆所说,实际上出自冯柳漪之口,只是钱穆深以为然。

墨菲对于中国传统建筑另外一个理解不到位的地方,就是建筑的等级。在中国传统建筑群中,屋顶有多种形式,不同的屋顶形式是区分建筑等级的一个重要标志。简单而言,位于建筑群最主要地位的建筑,采用的是庑殿顶,这种屋顶因为从俯视的角度看有五条脊,所以又被称为五脊殿,最高等级的是重檐(两重檐)庑殿顶,如故宫太和殿;其次是歇山顶,这种屋顶因为从俯视的角度看有九条脊,所以又被称为九脊殿。按理说燕京大学位于主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应该采取的是庑殿顶,但是,墨菲却在这里布置了歇山顶的建筑,而在贝公楼的南北布置了庑殿顶的建筑,大概是墨菲觉得九比五大吧!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