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从日记看晚清官宦士绅辞旧迎新 (3)

2016-02-07 01:08:03      参与评论()人

四鼓起,拜天于中庭毕,赴明伦堂与同官拜牌,以次至文庙、文昌庙、武庙、崔府君庙、玉皇阁、元帝庙、云雨风雷祠、城隍庙、仓神庙、马神庙、土神庙、科神庙、狱神庙、灶神庙行香毕,返署。发笔书红,占流年课。赵湘舲来谒贺。

辰刻诸祠屋荐汤,少顷荐朝食,谒拜如礼。合家称贺,出贺诸友,又诣诸同寅称贺,皆未晤。返署,荐午食。薄暮荐晚酒毕,阿哥率家众为余暖寿,放烟火甚繁闹。余初欲辞,继念手足相聚至少,及时行乐,不可失此良会,遂欣然从之,三鼓始散。(《能静居日记》1387页)

为官除了威风八面之外,所得官俸亦是大把银子,但职责所在,赵烈文从文庙开始,至灶神庙结束,一共要焚香朝拜十四个庙祠神殿,并不轻松。回到官署后,赵烈文还要挥毫书写春联,即“发笔书红”,至于“占流年课”,也就是占卜这一年运气趋势。

同治十年(1871),曾国藩已从直隶总督回任两江总督,由李鸿章接任直隶总督一职。此时,赵烈文还在北方任职,他的上司自然非李鸿章莫属。这一年除夕,据赵烈文所记:

晨起食毕,至督署谒贺,又至藩署,馀均未去。写马松辅信。(即发马递。)酉刻馈食于先祖,以地狭未能悬影。……

贺合肥相国五旬寿联:

在昔有周,太保伯相召公以封于燕,厥享年百八十岁;

洎乎盛唐,陇西赵郡李氏能世其德,凡当国卅又七人。(《能静居日记》1469页)

赵烈文在过年前夕送出一副庆贺李鸿章五十大寿的对联,上联以周代召公(与周公齐名)“封于燕”的典故来颂扬李鸿章出任直隶(与古之燕国重合)总督;下联因鸿章姓李,便以历代人才辈出至唐代官居宰相之职有十多位的陇西赵郡李氏这个北方著名大族,来比拟祝贺李总督。赵烈文能拟出这副巧妙的寿联,说明他才学兼备,且用心良苦。

同治十一年(1872)农历正月初一:

元旦丙戌。晴,天日开朗,气象清淑。五鼓起盥沐毕,焚香拜天,次拜至圣先师,次拜十方薄伽梵。早食后天微明,赴督署、藩臬道署以次贺岁,皆以官秩序立内堂,宾拜,主人答拜,即出,巳刻返寓。于先祖前行礼,献早食毕,合家称贺。发笔书红,占流年课。(《能静居日记》1470页)

总之,赵烈文得志不忘本,仍是拜天拜佛拜孔夫子,每种礼节都不能少。早餐后,赴总督衙门等各级官署,按顺序向各级官员进行贺岁拜年,等级森严,不可逾越,“皆以官秩序立内堂”。随后回家挥毫写春联,占卜预测一年之吉凶。

三天之后,是正月初四:

晨起早食毕,至院署偕诸人谒贺迎寿,相国答拜甚谦,署内外烛爆如山,黼绣成队。闻湘乡前岁都中诞庆,仅同乡一会而已。人之境遇有丰有确,虽并处台司不能尽一也。本日宴司道诸将及候补各员。随赴会馆入座,堂下戏台前设十六席,堂上二十一席,左右厢各四席,宾主已二百五十六人,加以傔从,厥数倍之。执爵者、司肴核者席二人,庖人托盘器幢幢往来者亦数十人,梨园子弟百人,而衣勇士服持挺以罗于户外者不之计。盖内外无虑千人,人气如烟云,声如闷雷,目为之炫,耳为之震。至暮剧暂止,复为灯戏,尤鞺鞳不可辨一语。客衣盛服,终日坚坐左右莫或转侧,噫!繁盛至此极矣。夜初鼓,相君起出,从宾以次散。返寓,疲极而卧。(《能静居日记》1471页)

这一天是直隶总督李鸿章五十大寿,祝寿场面尽显人间富贵之极致。总督门内外香烛爆竹堆积如山,穿戴着锦绣斑斓官服而前来祝贺的官员成群结队(“黼绣成队”),一片喜气洋洋。寿星佬李鸿章带领众官员“赴会馆入座”:“堂下戏台前设十六席”,这无疑是一等贵宾席,近水楼台先得月,可以清楚地观赏旦角眉目传情,千娇百媚,以致“色授魂与”,不亦乐乎;“堂上二十一席”,大概安排二等佳宾,只能委屈地远距离观赏,充其量只能看到演员搔首弄姿、婀娜身段而已。至于“左右厢各四席”,三等宾客向中间戏台望去,估计只能观看到一些演员的侧影,最好闭目养神,听听旦角小生的唱腔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