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沈宏非谈记忆中的年夜饭 (1)

2016-02-07 01:08:04      参与评论()人

封面沈宏非像。 李媛 绘

物质匮乏的年代,因为突然丰盛起来的饮食,使春节成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年夜饭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晚饭。在精心置办年货后,除夕夜全家团聚,吃着丰盛的菜肴,一起守岁。放鞭炮、贴大红春联是为了驱赶“年”这个怪兽,吃年糕是为了讨“年年高”的口彩。过年的一系列仪式营造了节日气氛,物质匮乏的衬托下年味儿更浓。除夕之夜,《上海书评》邀请沈宏非先生与读者分享他儿时记忆中的年夜饭。

您家里的年夜饭,是自己做还是去饭店吃呢?在家里会吃什么呢?

沈宏非:本来去饭店吃很方便的,但是除夕夜一来车不好打,二来天气冷,老人出门也不方便。所以还是在家里吃吃就好了。我家已经吃了好几年广东盆菜了,买饭店里预先做好的那种,连锅带汁一块儿送到家里。菜都码放好了,汤汁是另外放在一个瓶子里的,吃之前先把汁浇下去,再把盆菜架到瓦斯炉上边热边吃。内容很丰富,有鲍鱼、带子、烧鹅等一堆好料,足够一家人围炉。盆菜吃完,再上一道饺子,皆大欢喜了!

原来上海只有几家粤菜店做外卖盆菜年夜饭,今年几乎家家都在做,直接订或者买礼券都可以,这就说明有市场。因为一来,现在过年大家其实吃不下太多的,准备很多菜意义不大;二来保姆阿姨也都回家了,没人做饭、洗盘子。但过年总要有点儿样子,那么盆菜就能满足各种要求,既有气氛,又能省事。

上海本地传统的年夜饭,一般是什么样子的?

沈宏非:“上海”的所指太复杂,我只能说说我小时候自己家里和邻居的情况。1960、1970年代那个时候,准备年夜饭是很浩大的工程,有点“遍地英雄下夕烟”和“磨刀霍霍向猪羊”的意思了。从领取各种票证和买菜开始。平时的菜场里,没什么可买的,有些东西是真的要到过年了才能凭票去买,那才真的叫“年货”。那些票据,是根据你家有几个户口来发的。按户口人数的多少分为大户、小户。比如上海人很爱吃的小核桃,作为一种年货,是凭票证供应的,虽然在黑市上票证有价,但是去南货店凭票购买时,钱还是要付。前几年,我问过杭州人李庆西:为什么你们杭州人这么恨上海人?按理说,上海人经常跑去杭州消费花钱,应该爱才是啊。他答道:“我就跟你说一件事吧,‘文革’时候,作为产区,杭州人过年时是很难吃到山核桃的,问父母,父母就会跟小孩讲,‘都给上海人吃掉了喏!’”

凭票供应的年货,除了山核桃,还有大鱼大肉和蜜饯等等。户口多的“大户”还可以凭票买个猪头,从小菜场里买回来的猪头,一个个都挂在公用的走廊里,很壮观,馋死人。置办好年货以后,年三十的下午就要开始做年夜饭了。年三十那顿最重要,那时候厨房都在走廊上,早期还用煤球炉,家家户户都在那里忙着煎蛋饺,肉香逼人。

年三十那顿重要在哪里呢?

沈宏非:第一,是因为这一顿真的很丰富。能吃到很多平时买不到的食材,论“豪华”程度,大概堪比平时饭菜的十倍;第二,因为食材罕有,所以烧起来也格外用心,并且舍得比平时下重料。当时做年夜饭之前,都要郑重其事写个菜单的。不过没有电视看,也没什么春晚,吃完饭也就洗洗睡了。因此那顿饭吃得会比较长,一边吃还要一边做嘛。很多人家在过年期间会专门备好消化药,因为真材实料的大鱼大肉,老人小孩很容易吃撑不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