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走向金莲川 ——一场事先张扬的远足(3)

2016-07-03 11:40:21      参与评论()人

根源仍在马可·波罗。《马可·波罗游记》的老法文原版把上都音译拼写为Chandu,是基本忠实于“上都”本来读音的。随着这本奇书流传渐广,马可·波罗对东方世界历史与风物的描述成为文学想象的宝贵资源,上都这座海市蜃楼般的远方都城开始出现在重要的旅行文学作品中。

英国旅行记作家与编撰者珀切斯(Samuel Purchas,1577-1626)首先在1614年出版了简本的《珀切斯游记》(Purchas his Pilgrimes - or Relations of the world and the Religions observed in all ages and places discovered, from the Creation unto this Present),其中有关上都简介的部分,取材于《马可·波罗游记》,但上都的拼写改成了Xandu,这种改动可以认为是因为从法语进入了英语。珀切斯于1625年又出版了二十卷本《珀切斯游记》(Hakluytusposthumus, or Purchas his pilgrims, containing 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sea voyages and land travels by Englishmen and others),其中第十一卷有对上都的详细描写,继续用Xandu拼写上都。《珀切斯游记》所写的上都,虽然号称来自马可·波罗,其实有相当的改写,文学性更强,这使Xandu这种拼写形式得以取代老法文《马可·波罗游记》里的Chandu而流行开来。

不过Xandu还是距离上都比较近。从Xandu到Xanadu的发展,要感谢两百年后一个重要的浪漫主义诗人和他的一篇脍炙人口的诗作。

1797年英国著名湖畔派诗人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1834)写出了英国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名篇《忽必烈汗》(Kubla Khan),收入他出版于1816年的一部诗集(Christabel, Kubla Khan, and the Pains of Sleep)。在为这部诗集所写的序言中,柯勒律治描述了他创作此诗的过程。他说,1797年夏的某一天,正在阅读《珀切斯游记》的他,因治疗风湿病而服用鸦片酊之后沉沉睡去,在睡梦中进入了书中所记的忽必烈汗建于上都的花园,触景生情,吟诵出不下于两三百行的长诗,醒后追记时,因访客打扰,只记下五十四行,这就是后来广为传颂,甚至被视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巅峰之作的《忽必烈汗》。在这首诗中,柯勒律治把《珀切斯游记》的Xandu写为Xanadu,不知是出于一种误读还是有意的创制。由于柯勒律治在英国文学史上的盛名及此诗的广泛流行,Xanadu不仅成为上都的标准译名,而且还具备了桃花源一般的特殊意义。这一语义演化过程,多少类似于香巴拉(Shambhala)向香格里拉(Shangri-la)的发展。

而且,在英语文学传统中,Xanadu(有时候也写成Zanadu)比Shangri-la更有古典气息,因而在流行艺术和大众文化中出现得更频繁。以Xanadu为题的文学和影视作品非常之多,使用Xanadu意象的更是不胜枚举。比如,电影《公民凯恩》里,凯恩的宫殿式庄园就以Xanadu为名。再比如,著名旅行作家William Dalrymple出版于1989年的《在上都》(In Xanadu),记录二十二岁的他从土耳其东南的安条克出发重走丝绸之路,直至中国内蒙古的上都,在虚实两个层面借用了Xanadu的意象,可说是此书大获成功的因素之一。不止是大众文化。200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决定把土卫六泰坦星(Titan)上的一个反射光较强的区域命名为上都区(Xanadu Regio),大概就是取其神秘难知的意思。

上都具有多重的意义。

上都位于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旗政府以东二十公里处。在1256年忽必烈命刘秉忠兴建开平府之前,这里叫金莲川。金莲川是金世宗命名的。《金史·世宗纪》说金世宗于大定八年五月庚寅(1168年7月6日)下令“改旺国崖曰静宁山,曷里浒东川曰金莲川”。金代皇帝在这一带“清暑”,应该是继承辽代的传统。辽代的夏捺钵常在炭山一带,即《辽史》所谓“清暑炭山”、“猎于炭山”、“幸炭山清暑”等。炭山又名凉陉、陉头,在今河北沽源县境内,辽人称为王国崖,或写为旺国崖。可见沽源和正蓝旗之间的丘陵山地、河谷草原,正是辽金两代皇帝的驻夏捺钵所在。所以元初的王恽在《中堂事记》里说:“滦野盖金人驻夏金莲凉陉一带,辽人曰王国崖者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