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开启完全不同的文学想象”(1)

2016-11-10 13:30:41      参与评论()人

■“2016上海—台北小说工作坊”落幕 上海与台北青年作家在交流中促进彼此认知

11月8日下午,上海作协举办名为“内省与蛮荒”的上海与台北作家交流会。

11月8日晚,“2016上海—台北小说工作坊”在上海大隐书局收尾。

11月8日晚,由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办,台湾联经出版有限公司和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的“2016上海—台北小说工作坊”最后一场活动在上海大隐书局收尾。青年作家们轻松地谈论自己的文学观念和这几天的相互接触。

在11月5日-8日4天的时间里,来自上海、台北的这10多位中青年作家、青年评论家进行了多场交流活动。

“对彼此的文学史

我们都了解甚少”

在大隐书局这场轻松的对话中,作家们坦言这次文学交流让他们对彼此的固有印象都有所改变。

“这个活动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我们互相太不了解。”台湾《联合文学》总编辑王聪威直言,“两岸的文学交流进展其实非常慢,彼此的陌生感非常强。绝大部分大陆读者对台湾作家的认识就是白先勇、朱天文、杨照这些作家。他们塑造了大陆读者对于台湾文学的想象。”

“反过来我们对大陆作者的印象就是莫言、余华、苏童、王安忆这些作家。”王聪威将这种印象归结于商业绑架,是商业让台湾读者只了解到这部分作家,“他们写了很多有关乡土的作品。坦白说这些很符合我们原本对大陆文学的想象。”

上海作家小白赞同王聪威的观点:“以前我对台湾小说的印象就是,不管是乡土小说还是仿现代的新小说,都有一种业余文青的感觉。但这一次让我完全改观了。”

这次工作坊,从台北来到上海的台湾代表作家有童伟格、李维菁、高翊峰、黄丽群、刘梓洁和伊格言。王聪威说:“这六位作家在台湾有很高的知名度,而他们的作品与过去你们所见的台湾作家的作品是截然不同的。阅读他们的作品,会让你们对台湾文学有截然不同的认识,相信可以开启你们对台湾文学完全不同的想象,甚至会具有冲击性。”

但上海与台北作家的交流还任重道远。“我们与其说是在讨论文学,还不如说是在做初步的认识,就像轻轻抚摸对方汗毛、拍拍对方的背一样。我们对于彼此的文学史都了解甚少,所以要说有深刻的认识还谈不上,但我觉得这是一个起步。”王聪威说。

都市生活的诗意在哪里

11月6日,作家们在上海作协就“都市生活的诗意”这一主题进行讨论。李维菁、高翊峰、黄丽群、刘梓洁、童伟格、伊格言、小白、路内、薛舒、滕肖澜、btr等十多位作家参加了讨论。

乡村生活的诗意似乎是天然的,而都市的诗意却难以被捕捉。如何在城市文学中捕捉那飘忽不定的诗意呢?

写下《大城小恋》《美丽的日子》等作品的青年作家滕肖澜提问道,古诗中有许多诗意,那么当下的都市生活如何表达诗意?这个诗意从何而来?“乡村的诗意是与生俱来的,在诗性方面就占有一定的优势。城市生活节奏快速,大多数人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单调而格式化。诗意是爱在心头口难开,城市人多、话多而显得非常琐碎不精致。那么在写法上我们是不是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滕肖澜的作品以城市现实题材较多,她认为,或许可以用更野性一点的手法去刻画城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