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欧洲一体化在未来是不可避免的”(2)

2016-11-15 14:07:00      参与评论()人

福莱特:陨落的“巨人”指存在于维多利亚时代的那些大而过时的帝国。然而,新的“巨人”并不一定是“一战”战胜国。“一战”之后,英法两国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也不那么强大。20世纪的新“巨人”是美国、苏联和德国。

东方早报:在许多中国人看来,相比于“二战”,“一战”的交战双方多少都显得有些“非正义”,战因也被归结为帝国主义为瓜分世界进行的战争。你如何看待这场战争?

福莱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一战”是资本主义国家间为争夺市场而发动的战争,对此观点,我思考良久。然而,依我看来,“一战”本身对资本家来说,是非常糟糕的。战端一开,各国证券市场关门歇业,股价在整个战争期间持续低迷。“一战”的长期影响是,直接导致了1920年代至1930年代的各国经济大萧条,这同样是对资本主义国家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在我看来,“一战”爆发的原因在于那些欧洲的老皇帝们没有意识到,“属于自己的时间结束了”,我指的那些老皇帝是: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奥匈皇帝卡尔一世、德皇威廉二世。

“欧洲一体化只是

被推迟,迟早会实现”

东方早报:《巨人的陨落》是否也可看做持续几个世纪的“欧洲中心”土崩瓦解的挽歌?

福莱特:不是这样的。欧盟现在仍然是美国的主要经济竞争对手。

东方早报:在《巨人的陨落》中,你花了很大篇幅讲述了“一战”爆发前,弥漫在欧洲大陆的一种情绪,无论是英国、奥匈帝国、德国或是沙俄,许多权贵都认为“必有一战”,且战争将很快取得胜利。为何当时的政治人物会如此的愚蠢且短视?

福莱特:我不认为他们愚蠢或短视。的确,他们没有预测到这场战争的结果。但把今日的我们放入当时的时空里,我们可能也会那样做。回顾历史谈得失总是来得比较容易!

东方早报:对于中国人而言,“一战”没有“二战”来得熟悉,但日本的安倍晋三首相却很爱拿“一战”来比喻现在的亚太形势,在你看来,当今世界是否会重蹈百年前“一战”的覆辙?

福莱特:普罗大众对战争的态度已经发生变化。这是大众媒体和言论自由的结果。美国人对在伊拉克战争中身亡的美军士兵数字感到恐惧,尽管与两次世界大战相比,这一数字显得非常小。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在于,人们能够从电视上看到每一个阵亡者的名字,看到他们的棺材和裹尸袋。在21世纪,人们无法承受大规模的伤亡。

东方早报:除了国际政治,《巨人的陨落》还将笔触落在许多社会思潮上,比如英国的女权运动;以英国工党崛起和布尔什维克胜利为代表的欧洲左翼思潮;弥漫在欧洲各国的排犹情绪等。时代变迁,百年前,有些思潮取得成果,有些死灰复燃,有些过眼云烟。你如何看待欧洲近年来日趋右转的倾向?

福莱特:我对于如今遍布欧洲的新法西斯主义政党死灰复燃的情况感到震惊。他们在道德上是卑劣的,危及着我们的未来。

东方早报:今年,英国在脱欧公投中做出赞成的决定。历史是面镜子,在你看来,这是否意味着欧洲的一体化终究只是一个梦想?

福莱特:未来,欧洲一体化是不可避免的。它只是被推迟,但迟早会实现。

东方早报:据说,你会在小说出版前,让历史学家审稿,避免出现事实性错误。我很好奇,你如何在虚构与历史之间取得平衡?

福莱特:我的原则是历史决不能粗暴对待。我从来不会改掉一场战役的日期或是一次投票的结果。小说都是围绕既定的历史事实创作的,我尽量让我笔下人物的所思所想都置于真实历史环境中去。

录入编辑: 朱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