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从《疯狂动物城》到《一条狗的使命》:我们如何想象动物(2)

2017-03-16 11:03:12    澎湃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一条狗的使命》呈现了人与狗之间的温情互动,凸显了狗对人类无条件的爱。在第二世中,若不是伊森的相救,贝利会闷死在狗贩的卡车里。伊森给贝利提供食物和居所,相应地,贝利的陪伴使伊森暂时忘记了嗜酒如命的父亲和吵吵嚷嚷的家庭,使他原本阴郁的童年充满了欢声笑语。在第三世中,警察与警犬“爱丽”相依为命,爱丽用陪伴填补了主人的孤独,用自己的性命守护了主人的生命。在第四世中,宠物犬提诺的女主人不爱交际,整日宅在家中,食物是她最大的乐趣。提诺整日与女主人相伴(companion),与她共同享用美食。。“companion”源自拉丁文“companis”,意为“一起分享面包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提诺是女主人的伴侣。提诺为女主人创造了与外界交流的机会,使她敞开心扉,接纳他人和世界。在第五世中,贝利帮伊森找到了初恋情人,弥补了伊森一生的遗憾。

值得注意的是,影片不仅展现了人类与狗之间的温情互动,还揭示出当今社会人类对狗的暴力行径。如果说狗对人类的爱是该影片的显性线索,那么人类对狗的暴力则是该影片的隐性线索。狗的第一世是在流浪动物收容所度过的,还未来得及感受这个世界便被人实施了安乐死。其实导演兰塞·霍尔斯道姆在《忠犬八公的故事》(Hachi,2009)中便曾触及这一问题,影片中,男主人公帕克在火车站救助了一条秋田犬,妻子拒绝养狗,帕克不得不将狗送往流浪动物收容所。收容所的工作人员说:“这里狗满为患,这些狗只能呆两周。若两周内没有人领养它们,便会被实施安乐死。”一些狗比较幸运,在两周内被人领养,找到了新的家庭,另一些狗则被处以安乐死。2016年,台湾某一动物收容所的工作人员简稚澄服用狗安乐死药物自杀身亡。她因热爱动物选择了这份工作,她努力救助流浪狗,帮它们寻找好的归宿,可是她又不得不给无人领养的狗注射死刑。内心的痛苦和外界的压力(一些动物保护人士对她进行了人身攻击)使她走上了绝路。此处值得深思的问题不是收容所的安乐死政策,而是“为何收容所里狗满为患”,归根结底是因为狗主人的遗弃。

狗的第二世“贝利”自出生后便被关在狗笼子里等待出售。影片中,狗市的老板带领顾客“视察”一排排关着幼犬的狗笼,为顾客介绍狗的品种和习性。这个细节揭示了当代都市人对家庭宠物的需求以及宠物的过量繁育。德里达在《动物故我在》一文中指出:“通过人工的手段让动物无限制地繁殖,以供人类利用。这种情况在我们的先人看来简直是魔鬼般的行动。由于无限制的繁殖和延长动物的寿命,造成了物种的过量,破坏了它们原有的、适宜自身发展的生长规律和生活方式。”“贝利”就是过度繁衍的结果,它的出生是为了迎合宠物大规模生产和消费的需要。如果说收容所对动物实施安乐死是为了“使其死”,那么狗市对狗的无限制繁育则是为了“让其活”。无论是“使其死”还是“让其活”,都表明“动物已置于人类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征服和掌控之下”(德里达语)。

狗的第四世是一只断尾柯基犬,无疑,“断尾”乃人为,是为了迎合主人的审美。当今社会的人们总会给自己的爱犬做一些不必要的整容手术,如:剪耳、断尾等,这种“令其美”的手术又何尝不是人类对动物的暴力呢?狗的第五世圣伯纳犬被主人买下,领回家中,却从此不管不顾,最终被主人遗弃。在现实社会中,遭遗弃的狗的归宿就是流浪动物收容所,这与影片的开头形成了呼应。影片中人类对狗的暴力行为形成了一个链条:“让其活——令其美——遗弃——使其死”。因为都市人对宠物的大量需求,所以造成了狗的过度繁育;人们在狗市中将狗买回家,出于自身审美需要,对狗进行整容手术,尔后又因厌倦将它遗弃;无家可归的狗被送往流浪动物收容所,或再被人领养,或被实施安乐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