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1日,“开启与攀越——水墨现代性之路研究”学术对话在北京举行,几位艺术家和批评家就中国水墨的现代性问题进行了对话,田黎明在简短回顾刘国松先生对中国水墨的发展及自己的影响之后,以立格、品物、反照、意象和心象这五个层面概括了中国水墨画里需要解读的课题。
田黎明(艺术家、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院长)
刘国松先生说过绘画的风格是通过技术的转换从而产生绘画语言,这对于当代绘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听起来很简单,但内涵至深。
中国绘画是以中国文化为依托的,所以中国文化是中国绘画的母体,离开中国文化不可能谈中国画,水墨画更是如此。
中国绘画对现代性来讲就是一种“诗意的回归”。现代水墨的风格各有特色,但总体的指向仍然是从现代的载体向母体回归,也就是诗意的传达。
田黎明作品2017年
“澄怀观道”是指每一位文人或画家应该有一个纯净、清澈的胸襟,让这种胸襟能面对一切物,使一切物与心境所向的理念和文化感知一致,一位学者讲过“人的心底所想和所作所为应该是同一个东西”,这是中国文化很重要的一个层面,我理解画水墨画有五个层面可以回答这个课题。
一位高僧讲过“我只看到与真相同的东西”,我的理解是他能看到“真”,同时也能看到“假”,但他能把“假”的一面放掉,提取“真”的一面,这里面有一个转化的过程,这对于僧人来讲是他修行的一种方式。
中国文化里,强调立格、品物、反照、意象和心象,这五个层面可以概括水墨画里我们需要解读的课题。
“立格”,中国画首先要讲品格,“格”与人的修为是一致的,如宋代大儒周敦颐的《爱莲说》,把莲花赋予人格的体现,千古传诵。
沈周(款) 溪山亭子立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