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戏剧 > 正文

王与国三部曲:再现喧哗市井嘶鸣战场幽灵宫廷(2)

2016-02-25 09:53:46  文汇报    参与评论()人

同样,莎士比亚也为叛逃的哈尔创造了父亲的替代者,将盗贼、酒鬼、色棍、骗子、懦夫及无赖等多重身份集于一身的“爵士”福斯塔夫。他并非插科打挥的丑角,相反很多时候掌控着莎翁的妙笔,书写供观众发笑的滑稽与荒谬之外,试图充当哈尔花天酒地的引路人,并希望有朝一日借助哈尔的真正登基,成为胡闹法则的制定者。皇莎版《亨利四世》中安东尼·舍尔扮演的福斯塔夫,用形神兼备的精湛表演赋予超越角色之外的光环,舞台上的耀眼非其他演员能比。

讽刺在于,亨利四世精神上期望的王位继承者潘西,却有心联合他的生父诺森伯兰伯爵等人,谋划夺权废黜亨利四世,而亨利四世能称王,则主要归功于诺森伯兰伯爵父子。潘西拒绝上交霍美敦战俘是亨利四世与他这对“父子”关系发生变化的导火索。就此争辩的展现,《空王冠》的镜头充满剑拔弩张的火药味,皇莎舞台版的处理倒是老老实实,不逾君臣之纲,而潘西火爆易怒的另一面性格,与理查二世(尤其皇莎版中大卫·田纳特所演绎的)形成隔空呼应,让亨利四世的梦靥有了可碰触的实体———亨利四世在皇莎版舞台上的前两次出场,王座的正上方皆悬挂受难的基督圣象,暗指他终日被篡位阴影笼罩。

而哈尔对亨利四世的“抛弃”,正如他将自己效仿为太阳的独白,其放荡行为是带有表演性质的手段,潘西的叛变提供的是他一反旧辙,并将父亲的替代者福斯塔夫抛弃的契机。哈尔与福斯塔夫厮混之时,亨利四世从王宫传话要他进宫,莎士比亚安排了一场绝妙的戏中戏———福斯塔夫与他轮番扮演国王与王子展开对话。在这场模仿游戏的尾声,当两人渐渐从扮演的角色,回到野猪头酒馆的环境,哈尔面对福斯塔夫会不会将他遗弃的恳切询问,沉缓片刻坚决回应“我会的”。这句预示哈尔性情转折的肯定答复,汤姆·希德勒斯顿(抖森)在《空王冠》中,表情配合语气同样不带迟疑,皇莎《亨利四世》若推LIVE版,此处必须给演员亚历克斯·哈赛尔一个大特写。

但哈尔回归亲王身份并没给亨利四世带来实质性安慰,即使他在战场上手刃了一度充当他的替代者的潘西。《亨利四世(上)》的开篇,亨利四世计划前往圣地耶路撒冷参加战斗以便忏悔赎罪,却因潘西拒不上交战俘止步,这种被“精神之子”耽搁而加重的负罪感,到《亨利四世(下)》第三幕,以他失眠时的大段独白,推至最高潮。舞台上,难以入梦的他越过安睡的桂嫂(指向亨利四世口中千万子民的酣眠)独自喟叹,是震撼而动人的华彩篇章。

致辞者当与观众处于同一时空

《亨利四世(下)》的剧作最后,莎士比亚以收场白的方式,让一舞者登台致辞,预告在《亨利五世》中,让观众捧腹的福斯塔夫将继续登场,同时会增加一个有趣的角色,美貌的法国公主凯瑟琳。对应到皇莎的舞台,舞者变为福斯塔夫的小侍童,无声站立于舞台中央,预示《亨利五世》将有截然不同于《亨利四世》的凝重氛围,又似乎在说莎翁只会半数兑现他的承诺———《亨利五世》作为环球剧场的开张剧目上演时,踩着《亨利四世》尾巴登场的致辞者(当然是莎士比亚的分身),只带来了说着结巴英文的凯瑟琳,福斯塔夫的命运却是出场即死亡———既然是带有爱国主义色彩的励志剧,他当然要被写死。

而“致辞舞者”出现的原因之一,是写作《亨利五世》时,莎士比亚正迎来事业的新挑战,他兴建了环球剧场。“致辞舞者”开场即请观众忽略环球剧场舞台条件的简陋,让他们凭借驰骋的想象力,和演员一起进入千军万马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