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戏剧 > 正文

“皇莎”的老师们你们确定读懂莎士比亚了吗?(3)

2016-03-07 09:59:55  北京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在第一次读到这些对比的时候,我真的要赞美莎翁的伟大。他的曲奥深意早已在文中深深埋伏,他让“亨利四世与哈尔王子”、“哈尔王子与福斯塔夫”彼此打通,相害相生,却不直白点破。这样的才华,真乃震古烁今,前所未有!这就是莎翁为什么是莎翁的原因。

雨果说得好:“巨人的书要运动员式的读者来阅读,必须身强力壮才能开卷阅读以西结、约伯、品达、卢克莱修,以及那位但丁和那位莎士比亚。小市民的习俗、务实的生活、良心平庸的宁静、‘良好的趣味’和‘情理’,总之整个平平静静、格局狭小的自我世界,都会被这些高尚的‘怪物’所打扰,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

福斯塔夫这个人物后来还出现在莎翁在1600年创作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这部喜剧里,虽然在几部剧作中,他贪婪、狡诈、受贿、谎话连篇、骗财骗色,甚至荒唐到要和一个王子争功,但是,他再荒谬,也不过是一个市井的可怜小人。

想一想为什么在《亨利五世》中,莎翁一定要把福斯塔夫和巴道夫写得惨死吧。他是真小人,而哈尔王子是伪君子。莎翁是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亨利五世得势之后的寒冷。

因此,如果读透了剧本,就不可能将哈尔王子诠释成只是一个年轻活泼堕落又忽然变得大义凛然的亲王。这样的重大性格过渡,靠一场父子谈话解决也是根本不可信的,这是反人性的。皇莎版这样演绎,就意味着这场话剧已经离莎翁很远——超过了400年的距离,直接变成仙凡两隔。

约翰逊博士曾说:“莎士比亚的戏剧,从严格的和文学批评的意义上说,既非悲剧,又非喜剧,而是某种自成一格的作品,展示了人间的真实状况,其中有善也有恶,有欢乐也有悲辛,就其比例以及糅合的无数种形式而论,真是变化无穷。他的剧本还表现了世事的轨迹:一个人之所失乃是另一人之所得;寻欢作乐的人迫不及待酗酒去的同时,吊丧客却正在埋葬亡友,某甲的恶毒诡计有时会被某乙闹着玩儿的把戏所挫败;多少祸福得失都会在偶然之中得以实现或防止。”

排演莎翁的话剧,因为莎翁的伟大,好比要“从危险的荆棘里采下完全的花朵”(出自《亨利四世》)。如果让我定义皇莎版的成果,最终我要说,不幸的是,那朵花还在,可它却应该去医院包扎一下那被莎翁的天才扎伤的伤口了。

(责任编辑:刘畅 CC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