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戏剧 > 正文

风靡全球的NTLive 到底给戏剧带来了什么?(1)

2016-11-07 14:58:00    文汇报  参与评论()人

图为NTLive推出的《哈姆雷特》剧照(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图为NTLive推出的《哈姆雷特》剧照(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费春放

从启动到现在,7年间,英国国家剧院的“国家剧院现场”(简称NTLive)项目在全世界获得了蓬勃发展,通过对演出进行高清拍摄与转播,推出了40多部作品,约有550万观众在2000个场所观看了演出。

去年,借着中英文化交流年的契机,NTLive系列放映活动在中国开启,先后在包括上海在内的18个城市的26个影剧院播放400场,吸引观众超过8万人次。

戏剧是一种人力资源密集型艺术。而NTLive的发展和成功,对全世界戏剧艺术的创造者和组织者应该都会有启发。特别是中国戏剧家的优秀作品,能否也以这种跨时空的方式走向世界?这正是本文作者所关心的话题。

———编者的话

“国家剧院现场”(以下简称NTLive)是英国国家剧院在7年前启动的项目,目的是让英国和世界各地的观众都看到他们出品的戏剧精品。说是现场,其实是在演出现场进行高清多维拍摄并卫星转播,以高清影像的方式覆盖剧场外的人群。

NTLive率先推出的是海伦·米伦主演的《费德拉》,原作者为17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剧作家拉辛。据说当时就有约5万名观众在英国内外200多个电影院观看。应该说,这个头开得挺体面的,但是出品方彼时还是把它视为一种“实验”,不知道摄像机能否捕捉真实的现场感,不知道这样的戏剧在各种新的媒体和娱乐样式蜂起的时代会有多大感召力。当时我在纽约,热衷于看各种戏剧的真正的现场演出;向来迷恋戏剧演出即时特征的我,认为戏剧真正的现场魅力无法复制拷贝,所以根本就没把录制播放的NTLive当回事。那时纽约的学界和戏剧圈好像也对其持观望态度。

直到2012年深秋,我才第一次看NTLive。那是应在纽约大学学电影的小儿子之邀,去了位于格林威治村的Skirball演艺中心,看的是《弗兰肯斯坦》。是的,是冲着卷福和米勒去的———这两个当红明星演员那时正在两部热播的英剧美剧里分别扮演神探福尔摩斯。票价25美元(纽大学生票才10美元),比动辄100美金以上的百老汇戏票便宜太多了,甚至比外外百老汇小剧场的戏票还便宜;而且戏还特别高大上,对玛丽·雪莱的同名小说作了精彩的舞台改编和演绎,让我看得非常过瘾,从此开始对NTLive高清播放的剧场效果刮目相看———剧场里的每个座位都成了黄金座位,舞台一目了然;特写镜头将演员的微妙表情和细小动作都捕捉到了。但最重要的是,屏幕上的演员是对着当时台下的观众表演而不是对着镜头表演,一气呵成,因此完全不是我曾经担心的被分割后再合成的影视表演。难怪放映结束后全场鼓掌,就像在演出现场为演职人员喝彩。

接下来的几年里,我在纽约又看了很多现场演出,包括来自英国国家剧院的《战马》和《深夜小狗离奇事件》。虽然NTLive的口碑越来越好,前一次观看的满意度也颇高,但在高水平戏剧演出风起云涌的纽约并没成气候,我也没再特别留意。

没想到回到上海后,2016年却成了我观看NTLive的大年。先是4月初的《奥赛罗》,后来就是9月下旬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为NTLive系列放映在中国启动一年举行的周年庆放映活动,我马拉松式地一连看了9场演出中的8场,其中有一天上午下午晚上连看3场,乐此不疲,意犹未尽。这可是原来完全没想到的。

关键词:NT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