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正文

一人一时所见的世界:四本二战时期的日记

2018-02-06 11:10:08    澎湃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常言说得好“时间是治愈伤口最好的药”我以为我已经把彼得忘了,再也不喜欢他了可对他的记忆却如此强烈地扎根在我的潜意识里。直至今天早晨,我才明白其实什么都没有改变,相反,随着我的不断成长,我的爱也伴我一起成长。……他的面容还是那般清晰,现在我知道没有人能像他那样如此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柏林记忆》

和大多数平民日记的“受害者”形象不同,《柏林记忆》出自白俄贵族玛丽·瓦西里奇科夫之手,1940年,玛丽因其独特的语言天赋,供职于德国广播电台,后至外交部情报司上班,与参与“七月密谋”的反纳粹核心人士熟识。写作《第三帝国的兴亡》的作者夏伊勒也曾写作《柏林日记》,不过相较而言,夏伊勒作品中更聚焦于战事,为后人留下珍贵的一手史料。玛丽的书中,也不乏战争的残酷景象:

汉堡现在每天都遭到轰炸,受害人数极多,满目疮痍,整座城几乎已经撤空了。听说有许多小孩子在街上乱走,哭喊着寻找父母。母亲们大概死了,父亲们在前线,所以无法识别他们的身份。人民福利会似乎已控制大局,不过情况想必仍极艰困。

《柏林日记》

但作为上层贵族,玛丽的生活中也不免有贵族的奢享之气,更接近一份“日记”的形态,即便战时也时常记录下对于一些餐饭的点评,甚至在前线战事最为紧张的1945年3月31日,她写道:

我们用塔蒂阿娜寄给我的最后一批粮票买来巨大的炸肉排,放在酒精灯上烹煮,虽然十分油腻,却极可口;并用塔克西斯家族上好的葡萄酒(都是弗朗茨从被炸毁的图恩-塔克西斯宫地窖内抢救出来的)冲下肚里去。

关键词:二战日记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