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语言即生活。我们每天都说话、写字,但你是否深思过那些你脱口而出的一词一字与世界万象、时代风貌的连接。
根据社会语言生活发展和语言文字建设的需要,《语言文字》版特推出“大家谈·语言文字规范那些事儿”专栏,邀请我国著名语言学家陆俭明教授和沈阳教授担任主持人。该专栏既讨论方方面面的语言文字现象,更关心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实现路径。而“大家谈”本来就有两个含义,一是请“大家”发表高见以指点迷津,二是请“大家”七嘴八舌以集思广益。
语言文字问题往大里说,是个大问题。语言是民族和国家的标志,没有语言,就没有民族的独立,没有国家的尊严,没有社会的发展。因此,语言文字之于人类、之于民族、之于国家、之于社会,其重要性无论怎么说都不过分。“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亡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语言文字问题往小里说,有些也确实微不足道。由于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生活的要素,是人们日常交际的工具,每个人都要说话,都要写字,因此有些语言文字使用的问题也往往习焉不察,见怪不怪。确实,跟“计算机处理语言文字”的高科技比起来,跟“汉语走向世界”的大趋势比起来,生活中的一些语言文字问题确实好像无足轻重。但即使是些小问题,也不应该视而不见,更不能掉以轻心。
“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习近平总书记常常引用的这句古语,应当成为我们看待语言文字这些“小”问题的态度。
“存在”不一定都合理
最近有位语文老师认为有些汉语的语句得了“语言癌”,这或许言过其实。但就像癌症总有征兆一样,“早发现、早治疗”还是必须的。
在瑞士,有种文化差异,叫做薯饼鸿沟。瑞士官方语言有 4 种之多,因此一般人眼中的瑞士便是多语言、文化共融之地。事实上操不同语言的人各据一方,划分成不同语言区,而薯饼鸿沟便是德语区与法语区的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