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眼界 > 正文

我们如何存在——不确定的年代,我们的焦虑与突围(1)

2016-11-10 15:49:52      参与评论()人

引子:

这样一个年轻人是不是你也很熟悉:

他(她)从小是一个标准的好孩子,学校里读书成绩好,考上了好大学,也找到了体面的工作,甚至还留学,但是读着、读着就感觉到无意义;也奋斗,但目标实现时,感觉特空虚;情感寡淡,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很多事情提不起真正的兴趣,既不知道活着的意义,也不知道该怎么继续下去…他(她)会描述“我是有点不高兴呀,但也谈不上抑郁症,这个社会抑郁不是正常的么,谁不都这样活着?”

他(她)可能放弃过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方向,选择了父母希望他们选择的公务员、经济金融专业等,因为“这才是社会精英的方向”;

他(她)可能在外人看起来非常优秀,努力,学历高,有车有房有好的工作,甚至已经是“人生赢家”了,但是在看不见的内在,他们却有巨大的空洞、空虚和迷茫;

他(她)工作的大部分时间无聊,没有激情,正谈着的恋爱不咸不淡,或者已结婚生子,被生活磨掉了大部分热情。

他们常常会情不自禁地追问自己,究竟,自己做的事情有没有意义?究竟,要怎样才算是长大成人,要怎样才算是成功,而我准备去往的方向又在哪里……这一系列的追问,似乎又都与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相关:真实的自我在哪里?

人的一生,孤独、自由、无意义感、亲密关系……这些都是“存在”焦虑的一个个终极命题,如影随形,只不过,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物质化时代,人要面对功利化社会评价体系,还要在三十岁左右成家、立业、还要承担社会使命以及自我实现,在这么多使命的冲击下,保持内心的方向感,维持平静,谈何容易,因而焦虑感就显得格外猛烈,每个年轻人都会对内在的空洞与否感到惶惑与质疑,似乎连空气中都是放大了的疑问和迷茫。

举目四望,他们在寻找各异的方式突围,而社会、心理、文化界又该为每一个个体,营造怎样的反思空间,给出怎样的助力呢?

我们如何存在——不确定的年代,我们的焦虑与突围

用文化、价值观引领年轻人的奋斗方向

感召到这样的时代精神,也带着传播本土心理文化、促成理解的社会使命,2016年11月6日十分心理公号召集了数十位在心理界、文化界极具影响力的知名文化人士共聚北京玲珑塔,举行了《我们如何存在——不确定的年代,我们的焦虑与突围》心理名家(公益)论坛;演讲发言嘉宾徐凯文、彭凯平、唐映红、韩岩、徐钧,董如峰、柏邦妮、史航、孙宇晨,与在场的数百位心理界和媒体嘉宾、以及500多名来自各行各业的十分心理公号年轻会员和读者,展开了多维度的文化对话;在“主题演讲”、“圆桌会议”和“提问互动”等环节的探讨中,现场价值观碰撞、脑洞开启,嘉宾们或激烈、或温暖的意见表达,触发的是所有智性的灵感,也化作了对彼此情感陪伴……当我们在一起探索,“存在”是一种主张,是一种关注,更是社会和个体对真善美的至诚呼唤。

(一)、源起:“为何要关注存在焦虑”

论坛一开场,“十分心理”公众号的创始人、原《心理月刊》创始主编王珲女士向大会和在场嘉宾致辞,她分享了自己的创业故事和“存在焦虑”,以及十分心理这次“为什么要关注年轻人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