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传统技艺 > 正文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烧造技艺理论与实践践行导师 ——记柏跃德(4)

2016-05-04 16:31:12    中华网文化  参与评论()人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烧造技艺理论与实践践行导师 ——记柏跃德

青瓷长河与《中国青瓷史》

作为柏跃德老师青瓷烧造技艺研究和青瓷历史溯源的研究后期成果,在与前期研究成果的时隔3年后,柏跃德青瓷系列研究成果——《中国青瓷史》正式出版。《中国青瓷史》,全书21万字,此书以历史时间为顺序,以青瓷发展历史为主线,涉及了九千年的中国陶瓷历史和五千年漫长的青瓷发展历史,本书记述青瓷发展时间截止到2012年,比较全面地记述了古今全国各个青瓷窑口的不同历史年代的青瓷发展面貌,是目前国内唯一一部字数超过21万字的青瓷历史专著。

是怎样的原因让柏跃德在教学和研究的忙碌中还要花费如此大的力气来立此专著?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青瓷的发展史说起。

有人这样评价青瓷,说:“青瓷之美在其色泽温润婉约、含蓄典雅,具有美玉的品格。‘她’的美不在外表装饰的繁花冗缛,是透过乳浊似玉的青色釉层让你体会她的静谧与恬闲。自宋代以来青瓷就倍受皇室贵族以及文人雅士的喜爱与推崇。她温婉润泽的釉色美伦美奂,更重要的是其类玉似冰最能体现和提升这一阶层的身份与品格。因此,青瓷当属中国瓷器中的上品。”

青瓷文化源远流长,青瓷历史也传承久远。商代是青瓷初创期,多是生活用品,且多仿青铜器造型。春秋战国时,原始青瓷有了很大发展,瓷胎质地细腻,器壁厚薄均匀,器型非常规整,水平已接近东汉。秦、西汉时,青瓷制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造型、纹饰皆有创新,施釉也有改变,由浸釉改为刷釉。东汉青瓷迅速发展,工艺技术不断提高,创烧出成熟的青瓷。数据表明,东汉制瓷业已达到现代瓷的水平,具有划时代意义。三国时期,青瓷的质地、造型、纹饰皆以崭新面貌出现,除能生产精致的日用品外,还烧制陪葬的冥器,佛教题材开始渗透到青瓷装饰艺术中。西晋时,青瓷开始多元化发展,堆塑、镂空、贴印等技法广泛使用,装饰从平面走向立体。东晋时,青瓷造型和纹饰趋向简朴实用,晚期出现莲花纹。南北朝时,由于佛教盛行,莲瓣、飞天、菩提和宝相花等,成为青瓷的重要装饰。

宋代时,青瓷的烧制达到巅峰,不仅出现了专为宫廷烧制御用青瓷的汝、均、官、哥四大官窑,民窑中的龙泉窑、耀州窑烧制的梅子青釉及刻、印花青瓷等,也都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元朝统治者喜爱白瓷,青瓷窑纷纷衰落,只有东南沿海的龙泉窑因适用海外需求得以发展,并取得新成就。明代时,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青花瓷有了很大发展,龙泉窑渐渐衰落。

如此梳理下来,青瓷的历史也不过区区5万余字。柏跃德花费数年时间搜集、整理、研究、反复实践,写出这本《中国青瓷史》。这二者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区别呢?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烧造技艺理论与实践践行导师 ——记柏跃德

柏跃德在为《青瓷·龙泉》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关于青瓷的资料是很分散的,无论是陶瓷美术史、工艺美术史,或是考古报告,再或是硅酸盐研究的研究编写,对于青瓷的描述都几乎是从各自的研究领域来阐述和说明的。这种情况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中国陶瓷产地窑口众多,发展历史漫长,陶瓷历史资料浩若烟海等原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