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剧场昆剧《四声猿·翠乡梦》(上图元味摄)根据徐渭同名杂剧改编,在保留原剧唱词与结构前提下,对人物定位与故事进行改编,此次由上海昆剧团的3位90后演员担当主演。其颇有现代感的舞台设计空灵写意,同样令观众印象深刻。
小剧场川剧《卓文君》(左图)由资深川剧编剧徐棻操刀,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陈巧茹自导自演。该剧以卓文君为主角,从女性视角重新审视“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爱情故事,并将川剧特有的程式唱腔融入其中,体现剧种的本体艺术特色。
小剧场昆剧《伤逝》(下图)是一部13年前创排的小剧场戏曲。时值今日上演,很多专家认为其并不过时,尝试去完成用600岁昆曲演绎现代戏这一课题的探索。剧中“涓生”扮演者黎安因此获得第15届白玉兰戏剧表演主角奖。(图片除署名外;由演出方提供)
2016年上海小剧场戏曲节汇聚8个剧种12场演出,成为面向全国的创作展示和探索平台
为期近两周的第二届上海小剧场戏曲节日前结束。本次戏曲节以“戏曲—呼吸”为主题,汇聚了8个剧种12场演出,成为一个面向全国的戏曲平台,展示了多个剧种在方寸舞台上进行的探索,也体现了戏曲人丰富的想象力和蓬勃的创作力,可以说是精彩纷呈,活力四射。也正因为如此,小剧场戏曲节获得了高度关注,引发了各方评论。本期文艺百家刊登的,就是在“戏曲的呼吸与跃动———聚焦当代小剧场戏曲的探索与发展”研讨会上,几位专家学者所发表的观点。我们相信,来自业界的不同声音将有助于促进小剧场戏曲在未来的发展,激发出更加多元的态势和多样的思路,从而最终推动戏曲艺术在今天的传承与繁荣。———编者的话
小剧场戏曲在北京和上海两地产生影响,那么这个现象就会得到更多人的关注。
梧桐
中国戏剧文学会常务副会长
北京现在有两个小剧场戏曲演出品牌,一个是当代小剧场戏曲节,目前已经举办3届,还有北京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已经举办6届,在去年开始增加了戏曲单元。作为两个活动的评审之一,我想介绍一下北京小剧场戏曲的探索情况,供上海的同行们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