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曲艺竞技 > 正文

多元探索中发现小剧场戏曲的崭新跃动(3)

2016-12-26 15:59:00    文汇报  参与评论()人

第三,有些戏还比较粗糙,还没有完全到位,基本问题是出在剧本上,剧本不完全到位,因此上了台以后就觉得不是这里结构不好,就是那里一段戏断了等等,剧本问题是比较大的问题,以后建议小剧场艺术,尽管我们是探索性的,尽量放开一些、多样一些的,但是希望注重剧本的质量,这一点跟大剧场是一样的,有好的剧本就有好的第二度呈现,这个需要注意。

小剧场戏曲创作对大剧场是一个补充。但是,如果我们过分强调小剧场的某种前卫、先锋和实验,可能会带来一个问题,那就往往是理念先行,甚至戏曲成为实验的一个元素。

郭晨子

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

在上海小剧场戏曲节上,我们看到了对艺术有比较真切追求的年轻人在做不一样的东西。在这个平台上,我们也能感受到戏迷的力量。

这就不得不提到梨园戏,连续三年我都跟着戏迷组织去泉州看戏。今年暑假又一次去泉州看梨园戏。很好的剧场,可当天的观众不足30个。而现在,北京上海等地的年轻戏迷,直接对他们的票房有所推动。比如上海的小剧场戏曲节,梨园戏连续两年来参加,这次的演出票是最早卖完的。可以看出,小剧场从创作和观赏方面,都对大剧场是一个补充,主创和观众都能在这里得到一定的满足。

不过我也从小剧场戏曲作品看到,文本跟演员的表演呈现、舞美的包装精致度相比,确实比较弱,有一些是很基本的戏曲写作的规格和规范的问题。另外,有时我们太强调创意了,创意就是一个点,但是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撑,导致一些剧目从剧本的角度来说留下了比较多的遗憾。如果我们过分强调小剧场的某种前卫、先锋和实验,可能会带来一个问题,往往是理念先行的,甚至戏曲成为实验的一个元素。而这种理念先行带来的非常锐利、质疑性的东西,跟我们一般戏曲观众的接受度上是否有差距,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我们以为纯看戏曲程式化表演的观众逐渐少了,但好像并不是这样。当然,在这样的探索中,也给了我们实验者披荆斩棘的空间。

我们要为小剧场戏曲鼓与呼。

郦国义

著名文艺评论家、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秘书长

我们今天研讨的主题是“戏曲的呼吸与跃动”。这次第二届小剧场戏曲展演让我们呼吸到了艺术创新的新鲜空气,有一种喜悦之情在心中跃动。

首先,小剧场戏曲为我们提供了活跃思想、探索艺术创新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小剧场艺术发端于话剧,上海进行戏曲小剧场艺术的探索和实践,体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今年的这些剧目在思想艺术上都力求创新。虽然有一些戏的立意还不到位,艺术上也有待进一步打磨,但是我们要允许一开始的不完善。有探索无疑比墨守成规好,一方面是剧目思想内涵上的探索,另一方面是艺术呈现上的探索。只有探索了、探讨了,开展了争鸣,从而不断改进完善,我们的戏曲艺术才能发展。

第二,小剧场戏曲为戏曲继承传统艺术新辟了蹊径。传统戏曲怎样在新的时代得以传承、获得观众,小剧场戏曲是一种努力。这次好几个戏是传统剧目,有的是从传统戏剧的孤本、残本中选取题材,这是努力继承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如何在古人的文化遗产中体现我们的追求,会有多种探索。利用小剧场艺术,让传统的文化精粹融入我们艺术家新的感悟和新的实践,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发扬,这不失为是我们继承传统文化的有益途径,小剧场戏曲为此作出了贡献。

第三,小剧场戏曲为青年戏剧人才的培养开辟了一方新天地。表演艺术家都是在舞台上千锤百炼演出来的。但是,在现有的体制和市场条件下,哪怕是名角,一年能够演出的场次跟老一辈的艺术家都是不能比的。年轻人包括中青年演员成为小剧场戏曲探索的主力,体现了他们对艺术的向往和执着,是非常可喜的现象,尽管戏曲正在走向新的繁荣,但是对青年演员来说,舞台演出的机会还是太少。不少剧种和院团在打造精品力作的同时,对年轻人是给予了关心,但是这个关心还需要多方位、多侧面地加强。小剧场戏曲营造了一块人才培养的沃土,让有志戏曲艺术传承的青年演员得以更快茁壮成长。

关键词:小剧场昆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