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收藏 > 正文

芷兰斋斋主韦力“青睐”说藏书:书卷多情似故人(2)

2016-12-01 15:53:00    北京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到目前为止造伪的古书极稀罕,涉及几个特殊的东西。比如说雷峰塔,鲁迅先生《论雷峰塔的倒掉》没有说雷峰塔倒掉的原因,什么原因呢?是后人在其中发现了古代的经。怎么回事呢?是有人把塔砖钻了小孔,把经捻成小卷放进去,再用泥把小孔封住。不是每块砖都有。后来就有人去抽,从底下抽砖,抽出来把砖砸碎了找经。久而久之,砖都抽出来,塔基不稳,塔就倒了。

经留下的很少,产生了大量翻刻。到目前为止,民国年间就发现有7个不同的翻刻本。这些翻刻本现在也有价值,它代表了民国那个时代翻刻书的价值。所以“百年无废纸”有其道理所在,所以不用单纯认为这是假的就抛入茅厕。我们应当学习鲁迅所说的拿来主义,把鸦片放入药店也有用。

读者:前两年您拍了一批西夏文的重要文献,不知您的研究成果怎样?

韦力:西夏文很特别,它是中国近代的显学。西夏文真物现在留下来的很少,市面上有大量伪品,很多鉴定部门的结果还是真的。我不想去否定别人,我只是想告诉大家,见到这种东西要慎重,但不表示否定。因为专家都见到太多太多这种假的了,就像有人说,“我有百十来张张大千的,要不你看看?”你的第一反应肯定是你放这儿吧。

西夏文也变成这样子,于是有个弊端,万一出来真的呢?你就错过了。我有一回就遇到了“万一”,我不信,可是我去看了,是真的,我就把它买下来了。但是我并不懂西夏文,不懂可以找专家,现在还有两个专家在研究解读。

解读之后,我很兴奋,因为他们告诉我一些特别的信息。第一个,它不单纯是物证,更更改了一段学术史。举例来说,我们以前一直认为,西夏是用了中原文献,就是将汉文翻译成西夏文,他们的佛经是这样来的,但是我发现我买的一个西夏文的一段经文是汉文中没有的。这事情变得严重了,证明西夏佛经并非全部来自中原。经过考证,证明那个时代西夏和西藏传统文化有过交流和交融,这是以前我们不知道的。到今天为止,之所以还没有拿出来,是我也没搞懂呢,但是我肯定会哪天拿出来和大家炫耀的(笑)。

【它不单纯是物证,更更改了一段学术史】

【什么样的抄本有价值?要在乎是谁抄的】

读者:请问什么样的抄本有价值?

韦力:手写本价值,要看抄本来源于哪?抄的是足本原物?还是刻本?抄本要在乎是谁抄的。今天我带了鲍廷博的抄本。为什么带他的?因为他藏书量极大,他抄意味着他认为这个值得抄。有的人不同,比如乡塾,没见过什么书,他看过任何书都震撼,想抄,这没啥意义,因为他信息闭塞,这种抄本有的是。所以抄本虽多,但价值相差是天壤之别。在乎名家抄本并非为了名头,而是既然他抄这个书,肯定有什么奇妙之处,你没发现是因为你没研究透。

【印谱今天的价值很大,有它的道理所在】

读者:请您讲讲印谱的收藏价值。

韦力:印谱一直是古籍中的另类,是特殊群体,因为搞篆刻的一直是小众,但它涉及中国艺术史的一个重要分支。近些年,价值会越来越大。

印谱就目前来看,市场的热点是流派印谱,以浙派、西泠派为最高号召,对这点我有保留意见。因为这毕竟是近百年的观念。从传统意义讲,乾隆时代印学就已经很发达了,而那个时代,西泠印社还没有呢。这就是我为什么关注汪启淑印谱的原因。汪启淑是中国制谱最多的人,在今天也是空前。他的印谱,我们一半没见过,珍罕性很大。

印谱的存世量比木刻版少很多。重要原因是当一个书勘刻出来后,书版可以印几百套,印谱则每一部都是一页一页制造出来的。正常情况下,根据文献,大多数印谱都是20部,商业的不算,木刻版则是印谱的十几倍。所以印谱今天的价值很大,有它的道理所在。

关键词:古籍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