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收藏 > 正文

芷兰斋斋主韦力“青睐”说藏书:书卷多情似故人(3)

2016-12-01 15:53:00    北京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太过理性的人,搞收藏会有问题】

读者:作家张抗抗曾以您的收藏故事写了小说《一个人的信仰》,您还有个藏书楼,您是怎么处理藏和用的关系的呢?

韦力:我首先更正,张抗抗写的不是我,不知道怎么讹传就成我了,虽然我很高兴应该是我,但是很可惜不是我。她写的是南京一位叫陈新的人,我也认识。我跟张抗抗是曾经的朋友,之所以说“曾经”,是因为这些年我没见过她,以前去过她家。

收藏有天性,我不认为特别理性的东西能够发展得很长久。搞经营、搞书商、搞爱好、搞学问,我都不反对,但是单独搞收藏不行。作为一个学者,要懂得取舍,有所放弃,有所不为才有所为,但收藏是癖好是个性,不是理性,所以太过理性的人,我认为搞收藏会有问题,尽管他收藏得会很精,但是难以坚持长久,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事做,所以搞收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计功利,我只是为了自己高兴。

其实我们说世界上每个人活着的目的都是为自己快乐,升官了你高兴,在北京有十套房子你高兴,总之不管怎么个样子,不管成功也好有钱也好,都是为了表现人生价值,其目的就是快乐。受人尊重也是一种快乐,所以快乐没有等级之言。别人游山玩水很快乐,我觉得是浪费时间,但是我天天干这个,别人认为傻得不行,所以这个没有办法沟通,你喜欢、适合你就好了,你觉得快乐就快乐,没有可比性。收藏就是这么回事。

藏和用有矛盾。大家去图书馆很难看到藏书,你去了国图说“我是纳税人,为什么不能让我看?”这只是理论上的。我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我的一些藏书供大家翻阅,但我跟大家说,古籍每翻一次就是损伤。宋元本很珍罕,但如果每人都去翻,那结果是什么?结果就是没书了,历代宫藏没了影子,就这个原因。

我们为什么有了天一阁?说到天一阁,我告诉大家,当年那是极挨骂的,原因就是它不让人看。人们就骂藏书为什么?但是天一阁后来成了中国最古老的藏书阁。但我个人是不赞成天一阁的做法的。可是怎么解决藏与用的矛盾?实际上我也想不好,国家都想不好,更何况我一个个人。怎么办?这么多年以来我跟学界有交往,学界、研究专家想来看看我的书,我都让看。音乐学院的老师来看古老琴谱手稿,研究小说史,研究明代的专家来我这儿拍照,我都无所谓。但是大多数人来我这儿只是热闹,看了说“哈这么多,哈真好”,然后就走了。大部分是这样,那么你觉得我天天干这个行吗?所以这东西很矛盾。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说清楚了这个问题。

【藏书有没有价值要看想干什么】

读者:请问近代的书籍有收藏价值吗?

韦力:清末开始,西洋印刷术传入中国,对中国印刷术造成极大冲击。以前木刻版只能刻几百部,可是石印技术在上海印《康熙字典》能印十万部。石头比木头坚硬太多了,所以对中国印刷术造成极大冲击。但中国人有本源,晚清、民国使用现代技术印刷。可不管是铅拍本还是石印,都觉得不过瘾,又另外找人勘刻,认为这样才正宗。每个时代都有不同性格。

还有一个特殊原因,历史秩序有遗老,不愿意变成过去时。因此,民国恰恰是勘刻高峰,一系列大家的作品都极其精美,甚至超过了明清。所以这书很有收藏价值,他们是为了制造珍品而制造的。

在这里给大家讲个概念,不要认为历史长了的就有价值。举个例子,1000年前倒垃圾堆,把破盆破碗当垃圾扔了,1000年后你刨出来,跟垃圾区别也不大。但是当这件东西从制造那刻起就是珍罕物的话,它到后代,有价值的概率就很高。所以收藏就是这样,很多民国版本珍贵程度远远超过了明清刻本,这是不以时代论英雄的。

关键词:古籍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