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 > 史记 > 正文

只给妻子一张床?莎士比亚遗嘱里的情感秘密(2)

2016-04-14 09:31:36  文汇报    参与评论()人

斯特拉福德镇距离伦敦约150公里。北边有一片森林,人称亚登森林。亚登是远近闻名的大家族,莎士比亚的母亲就来自其中的一个地主家。当时英国纺织业急剧发展,斯特拉福德镇凭借地理位置很快成为商品集散地。有了妻子娘家的显赫姓氏和岳父的遗产,莎士比亚的父亲约翰很快发达,不仅经商置产(光房产就有4处),而且有了相当的社会地位,从镇议员一直被推举做到镇长。

在镇长的诸多权力中,有一项对莎士比亚产生了至关重大的影响,那就是审查来到镇上的戏班子的演出,决定他们的去留和报酬。有记录的是,1569年也就是莎士比亚5岁的时候,镇长约翰下令付费给两个专业剧团———女王剧团和沃瑟斯特伯爵剧团。第一场演出按例是镇长专场,他坐在最好的位置,镇上的人也可以免费观看。当地的档案里留下了不少关于成群结伙的观众争抢座位、挤坏门窗乃至大打出手的记录。可以想象,莎士比亚的童年一定没少看戏,尽管那都是一些程式化说教的道德剧,但却具有民间凡夫俗子的智慧和破坏性幽默的效果,坏人通常都顶着恶行的名字,比如“懒惰”、“暴政”、“淫荡”,这些特点在莎士比亚后来的剧本中反复出现。

和其他乡镇一样,斯特拉福德镇还有各种节庆活动,人们扮成从王公贵族到工匠农夫乃至妖魔鬼怪各类角色,肆意喧闹;或者在露天空地上表演带有宗教色彩的故事,这种自娱自乐的狂欢常常通宵达旦,就像莎士比亚日后创作的《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至于有案可查的伊丽莎白女王先后3次到这一带巡视,更是在民间掀起了“喜庆表演的狂欢”。童年的莎士比亚一定为此震撼,那宏大的场面,那种王者驾临时的群情激奋,让他一生都迷恋于王者的超凡魅力。

有记录表明斯特拉福德镇非常重视教育,男孩子们从5岁起可以免费上学到12岁。镇上有一个颇有名气的文法学校,名叫“国王新学堂”,就设在镇长办公室所在的楼上,教的是拉丁文,课程从格言、寓言和戏剧作品开始,以罗马古典作品作教材。在那个年代,拉丁文代表着高人一等的学识教养,也是进入上层社会的敲门砖。考虑到伴随着皮鞭惩戒的死记硬背实在太过枯燥乏味,学校常常安排学生用拉丁语演出古典戏剧中的喜剧段落。

约翰本人能阅读但不会写,至少他留下的签名都是一些符号;他的妻子更不识字,因此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报以厚望。但到了1577年,莎士比亚13岁的时候,约翰有麻烦了。在斯特拉福德镇市政委员会记录里,一向勤勉的他开始缺席,连每个参议员都要分担的济贫款、保安费都被减免,甚至他的名字还出现在“不能每月一次上教堂者”的名单里。翌年他开始变卖财产,法庭里留有他数次打官司的记载……如此这般,当同窗共读的小伙伴被送去牛津大学深造的时候,莎士比亚不得不在13岁那年辍学了。有说他在家里协助父亲维持生意的,也有说他去了伦敦,成为剧院的学徒。但斯蒂芬·格林布拉特更愿意相信1937年有学者提出的观点———那段时间莎士比亚在兰开夏郡,在极其富有的、虔诚的天主教徒霍夫顿家族和贺斯凯斯家族里当家庭教师、家庭戏班演员,那是一段充满了激情和恐惧的双面生活,也间接成就了后来的婚姻。

青春在秘密中燃烧

关于莎士比亚在兰开夏郡的证据来自1581年8月3日亚历山大·霍夫顿的临终遗嘱中,行将就木的他,把自己所有的“与音乐有关的器具和各种戏装”都赠给他的兄弟,并称倘若兄弟无意供养演员,就送给托马斯·贺斯凯斯爵士。遗嘱还补充说,“我最恳切地请求上述之托马斯·贺斯凯斯爵士友好地对待现与我同住的法尔克·吉罗姆和威廉·莎克夏夫特,请他或允许他们为他服务,或是为他们找到好主人”。不少莎学专家相信,在那个姓名拼写极不规范的年代里,这个“威廉·莎克夏夫特”就是莎士比亚。事实上,贺斯凯斯和他有钱有势的邻居的戏班里,有好几个演员都是后来莎士比亚在“内务大臣供奉剧团”的台柱同事。其中的一位———克里斯多夫·毕思顿,曾告诉他的儿子说,莎士比亚年少时做过“乡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