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史记 > 正文

民国县长搞承包制:养廉金也防不住贪(1)

2016-12-16 10:40:30    潇湘晨报  参与评论()人


说起民国的县长,脑海里浮现出两张大众熟识的脸,他们是电影《让子弹飞》中由葛优和姜文分别扮演的真假县长马邦德。葛优和姜文,他们的县长职位,一个是买来的,一个是抢来的,吃着火锅唱着歌就这样上任了。马邦德花钱买来的官,做得其实并不安稳,两位真假县长不得不想方设法到处捞钱。

要知道,在民国那个年代,县长可是自负盈亏的承包制,虽然后来为了防惩贪腐特别推行了县长养廉金,但效果如何,看客们只能呵呵了。

会同县县长工资,一个月380元

这钱在民国初期能买7600斤米,到1942年只有车夫收入的一半

民国时期,县长工资究竟有多少?并没有一个定数,因为民国将各县根据人口分为四等,等级高的县长工资就高,而各省的数额也各有不同。湖南省《会同县志》保存着一份县级公务员工资表,最高级别的县长工资是380元。

民国初期,会同县公务员的工薪以分级而定:县知事荐任一级,月工薪为380元;荐任二级为320元。委任公务员工薪分为十二级:委任一级月工薪为220元,二级200元,三级180元,四级160元,五级140元,六级120元,七级110元,八级100元,九级90元,十级85元,十一级65元,十二级45元。

月薪380元是什么概念?抗战前1元钱可买白米20斤,猪肉4斤。如果折算成现在的物价,大概1元抵现在的60元左右,380元工资,抵现在的22800元左右。由此看来,当时,县长的工资可以说是高薪了。

如果说,抗战之前县长的薪俸尚算不菲的话,那么,抗战开始后,随着通货的飞速膨胀,县长的这点工资实在微薄。根据学者王奇生的研究,1939年,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省县长的月薪仍维持在战前的水平,而同期各省物价却比战前增长了50%~200%。由于物价不断上涨,政府开始对公务员实行生活津贴制度。根据《会同县志》记载,1941年9月起,各级公务员月薪50元以下者,津贴40元;50~100元者,津贴30元;101~200元者,津贴20元;200元以上者,不予津贴。

不过加发津贴也只是聊胜于无,到了1942年,县长的薪俸已接近于国营商业公司的一名工役所得。在昆明,县长的月薪仅及裁缝匠、洋铁匠、泥水匠、木匠等工种月收入的一半,而洋车夫、理发匠的收入则高出县长3倍至4倍。

临湘知事为1000元“黑吃黑”遭枪杀

县长承包制,办公用品、公务支出和请人办事的钱全由县长出

堂堂一县之长,有固定俸禄,有津贴,加上地方人情灰色收入,想必生活应该过得很滋润了。可你想不到的是,民国实行的是县长承包制,一个县政府编制是30人左右,省政府一般绝少拨款,公务支出和请人办事的支出全部要由县长开支。这光靠县长的工资那是根本没办法维持,因此,很多县长不惜铤而走险搜刮钱财,送掉性命的也不在少数。

1924年2月19日的《大公报》曾报道过一则湖南省临湘县长试图欺匪谋利,被报复而死的新闻:岳阳通信云,临湘县土匪素多,客有来自临湘者,谓昨有土匪冒充团绅,前往县署购枪,每枪一枝洋百元,共购十枝,计洋千元,该县李知事知其为匪而利其资,枪洋交割后,匪肩枪而去,中途遇伏,尽夺其枪,匪知其为县署小队也,恨之。乘机潜入县署,觅得该县知事,枪声大作,众大乱,匪扬长而去,该知事遂罹于难云,但一说系病故。

关键词:民国县长